公共空间在开发区周边新社区居民地方感重塑中的作用——以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周边典型社区为例

被引:14
作者
孔翔
凌琳
陈丹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关键词
公共空间; 地方感; 开发区; 社区; 长沙;
D O I
10.13239/j.bjsshkxy.cswt.150908
中图分类号
C912.8 [地区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开发区周边的拆迁安置新社区往往是当地失地农民和外来劳动者混居的空间,居民的地方感比较薄弱,社会矛盾比较复杂。公共空间有可能增进新社区的居民交流,从而促成新的社会网络并分享集体记忆,这会有助于增进居民地方感和社区的和谐。结合对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周边典型社区居民的调研,初步验证了社区公共空间对居民地方感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社区公共空间普遍增进了新社区本地人和外地人之间的交流,有助于构建新社区居民新的社会网络,并为本地居民延续集体记忆以及与外地人分享新的共同记忆创造了条件,进而为地方感的重构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两类群体对社区公共空间的利用是非均衡的,其作用不应被高估。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21]   西方城市公共空间理论——探索全面的公共空间理念 [J].
陈竹 ;
叶珉 .
城市规划, 2009, 33 (06) :59-65
[22]   城市化对乡村社区地方感的影响分析——以北京三个乡村社区为例 [J].
吴莉萍 ;
周尚意 .
北京社会科学, 2009, (02) :30-35
[23]   地方理论应用社区研究的思考——以阳朔西街旅游社区为例 [J].
张中华 ;
张沛 ;
王兴中 .
地理科学, 2009, 29 (01) :141-146
[24]   从公共空间看农村社会控制的弱化 [J].
何兰萍 .
理论与现代化, 2008, (02) :100-104
[26]   村落公共空间:透视乡村社会秩序生成与重构的一个分析视角 [J].
曹海林 .
天府新论, 2005, (04) :88-92
[27]   社区归属感——香港与广州的个案比较研究 [J].
丘海雄 .
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 (02) :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