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资产分类流失的实践逻辑——基于胶东地区发达农村的调查

被引:11
作者
徐京波
机构
[1] 郑州轻工业学院政法学院
关键词
农村集体资产; 分类流失; 转租转包; 制度规避; 迂回变卖;
D O I
10.13246/j.cnki.iae.2018.03.014
中图分类号
F321.32 [集体所有制];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农村集体资产分为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通过对胶东地区发达农村的调研发现,这三类资产流失存在不同的实践逻辑。资源性资产通过亲属关系网络引入实现转租转包,以较低价格出租或承包给村干部的亲属,然后再以较高价格一次或多次转租转包给他人;经营性资产通过村干部与会计共谋、虚列开支方式、以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机遇"等方式规避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实现公物私化;非经营性资产通过变更资产的公益性、非盈利性,使其具备交易的价值,迂回变卖。因此,应该分析不同类型集体资产流失路径及其实践逻辑,从而提出分类防控的政策导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3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1]  
地方政府的制度规避现象探析[J]. 李振志.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08(04)
[12]  
地方政府的制度规避现象探析[J]. 李振志.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08 (04)
[13]   城市化“村改居”中农村集体资产改制的困境与出路——结合广东珠三角的实践 [J].
王权典 ;
江惠生 .
行政与法, 2008, (05) :40-42
[14]   制度规避的负面效应及其消解 [J].
李军 ;
王绽蕾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2) :119-123
[15]   “农转居”过程中农村集体资产处置:问题与对策 [J].
郑风田 ;
赵淑芳 .
甘肃社会科学, 2005, (06) :21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