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生态圈典型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差异及政策驱动研究——以河北省围场县为例

被引:7
作者
甘超华
马礼
南秋菊
机构
[1]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首都生态圈;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建设; 驱动力; 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以围场县为例,通过运用多项数量指标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动态特征进行探讨,分析了围场县在生态建设中政策调控对土地利用变化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时间变化上,1992年1998年土地利用变化总体较为剧烈,但耕地变化缓慢;1998年2002年总体变化相对和缓,而耕地减少速度加快,园地则一直快速增加。在地类转移上,1992年1998年主要是牧草地、未利用地向林地转变为主;1998年2002年除牧草地、未利用地与前期类似的转移方向外,耕地向林地转移的比重急剧增加。在空间变化上,土地利用结构总体多样性趋于下降,其中四合永镇多样性指数最高并有所增加,御道口乡多样性指数则有所增加,大唤起乡多样性指数则下降至最低。国家生态建设政策引导和调控下的人类活动是导致围场县土地利用变化的最主要原因,而农业结构调整,尤其是近年来大力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则是耕地减少的重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65 / 17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河北坝上地区生态产业建设构想 [J].
隆学文 ;
马礼 ;
不详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2004, (01) :82-86
[2]   我国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症结与出路 [J].
王书华 ;
王忠静 ;
石培华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3, (06) :19-23
[3]   关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方法的讨论 [J].
朱会义 ;
李秀彬 .
地理学报, 2003, (05) :643-650
[4]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可持续利用关系研究 [J].
黄贤金 ;
彭补拙 ;
张建新 ;
濮励杰 .
经济地理, 2002, (04) :425-429
[5]   北方农牧交错带东段草地退化与水土流失 [J].
周道纬 ;
卢文喜 ;
夏丽华 ;
吴正方 ;
李建东 ;
祝延成 .
资源科学, 1999, (05) :59-63
[6]   河北坝上地区脆弱生态环境特征 [J].
孙建中,杨明华,盛学斌,刘全友 .
中国沙漠, 1994, (04) :37-46
[7]   利用马尔柯夫过程预测东陵区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 [J].
徐岚 ;
赵羿 .
应用生态学报, 1993, (03) :272-277
[8]  
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徐建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9]  
河北坝上脆弱生态环境及整治.[M].赵雪等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