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的企业行为与省际实践

被引:45
作者
曾颢 [1 ]
赵曙明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商学院
[2]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工匠精神; 烙印理论; 企业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48.1 [职业道德教育]; F27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308 ; 1202 ; 120202 ;
摘要
以环境变化为切入点,从管理学视角界定当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并基于烙印理论探讨职业认知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建立形塑工匠精神的动态模型。在个人印记产生过程中,在员工职业生涯早期或职业角色转变时期,应重视内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以师徒制为基础,发挥导师对徒弟的烙印效应,通过个人学习、职业认同和社会影响机制,产生工匠精神的印记。由于印记的交叉作用,印记的形成到发挥效力要经过持续、扩大、衰退、转变四个动态机制作用,始终保持与环境的互动、配适,进而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创新与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25 / 13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的选择 [J].
叶美兰 ;
陈桂香 .
高教探索, 2016, (10) :27-31
[2]   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协同培育机制构建 [J].
孟源北 ;
陈小娟 .
职教论坛, 2016, (27) :16-20
[3]   德日工匠精神形成的制度基础及其启示 [J].
蔡秀玲 ;
余熙 .
亚太经济, 2016, (05) :99-105
[4]   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诉求、价值与路径 [J].
李梦卿 ;
任寰 .
教育发展研究, 2016, 36 (11) :66-71
[5]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J].
杨红荃 ;
苏维 .
职教论坛, 2016, (16) :27-32
[6]   烙印效应:民营企业谁在“不务正业”? [J].
戴维奇 ;
刘洋 ;
廖明情 .
管理世界, 2016, (05) :99-115+187
[7]   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J].
肖群忠 ;
刘永春 .
湖南社会科学, 2015, (06) :6-10
[8]   员工幸福感溯源与愿景:跨国公司分析框架 [J].
赵宜萱 ;
洛桑扎西 .
改革, 2015, (03) :110-118
[9]  
组织印记研究回顾与展望[J]. 黄勇,彭纪生.南大商学评论. 2014(03)
[10]  
工匠精神撬动千年商都创新发展[N]. 王垂林,姚燕永,杨秦,曾凯章,胡智勇,姜玉龙,陈超,陶旭,张西陆,昌道励.南方日报. 2016 (A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