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日工匠精神形成的制度基础及其启示

被引:55
作者
蔡秀玲
余熙
机构
[1]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工匠精神; 制造业转型; 制度基础; 德日经验;
D O I
10.16407/j.cnki.1000-6052.2016.05.015
中图分类号
F414 [工业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德国与日本被广泛地认为是富有工匠精神的制造业强国,然而历史上它们的工业品也曾以"价廉质劣"为特征。因此,研究与总结德日制造业转型过程中工匠精神形成的制度基础,对中国工匠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传统工匠现代转型问题研究.[D].余同元.复旦大学.2005, 07
[2]   战后日本金融制度变迁与转型:一个制度金融学的考察 [J].
郑蔚 ;
王思慧 .
现代日本经济, 2014, (01) :18-27
[3]   日本职业教育的“企业模式”与我国“非大学教育”的对比研究 [J].
鲁燕 ;
于素秋 .
人口学刊, 2008, (06) :43-48
[4]   论德国企业性银企关系制度 [J].
王昭凤 .
南开经济研究, 2000, (03) :36-41+4
[5]   市场经济下德国标准化工作的现状——考察记述 [J].
邵志勇 .
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 1993, (04) :41-46
[6]  
匠人精神.[M].秋山利辉.中信出版社.2015,
[7]  
德意志道路.[M].李工真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8]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评析.[M].沈越著;.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9]  
中国古代的工匠.[M].曹焕旭[著];.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