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阳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研究

被引:7
作者
曾小姣
葛大兵
张佳仕
周聪轩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生态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洞庭湖农村生态系统健康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麻阳县; 生态保护红线; 技术; 研究;
D O I
10.19758/j.cnki.issn1673-288x.2015.06.053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本文通过对麻阳县生态环境特征的分析,并依据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目标,从重要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等方面建立了麻阳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标体系,并确定其技术方法。运用空间统计分析、GIS叠加分析等技术,划定麻阳县I类和II类生态保护红线,从而确定了区域内生态保护的重点与方向,对麻阳县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也为其它县、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87 / 18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渤海生态红线划定的指标体系与技术方法研究 [J].
许妍 ;
梁斌 ;
鲍晨光 ;
兰冬东 ;
于春艳 ;
马明辉 .
海洋通报, 2013, 32 (04) :361-367
[2]   刍议我国污染场地修复现状与对策 [J].
黄迪 ;
张绍修 ;
邓洪伟 .
四川环境, 2012, 31(S1) (S1) :188-193
[3]   中国自然灾害综合研究60年的进展 [J].
马宗晋 ;
高庆华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5) :1-5
[4]   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和防治对策分析 [J].
田卫堂 ;
胡维银 ;
李军 ;
高照良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8, (04) :204-209
[5]   浅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 [J].
常宏志 .
河北农业科学, 2008, (06) :69-72
[6]   我国水体污染的现状及防治对策 [J].
蒲思川 ;
冯启明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8, (05) :31-34
[7]   我国土地荒漠化危害·成因及其防治对策 [J].
马军 ;
朱庆文 .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2) :10445-10447
[8]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治对策 [J].
平措 .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6, (01) :18-21
[9]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红线区划定的方法研究.[D].冯宇.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13, 04
[10]  
基于生态红线区划分的土地利用布局研究.[D].左志莉.广西师范学院.2010,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