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和防治对策分析

被引:115
作者
田卫堂 [1 ]
胡维银 [1 ]
李军 [1 ]
高照良 [2 ]
机构
[1] 河北省水土保持工作总站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建设; 可持续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加之长期以来对水土资源的过度利用,当前我国水土流失仍然面积大、分布广、流失严重,防治任务艰巨。同时,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十分突出,新的水土流失不断产生,这给水土保持提出了严峻挑战。分析了水土流失在农业生产、水利工程、工矿交通设施安全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危害,提出了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在发挥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做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204 / 20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西部地区生态修复与退耕还林还草研究[M]. 中国文史出版社 , 高照良, 2005
[2]  
水土保持学[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王冬梅等编写, 2005
[3]   水土保持从业人员现状及管理对策 [J].
周军 .
中国水土保持, 2002, (02) :42-42
[4]   21世纪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建设方略 [J].
焦居仁 ;
佟伟力 ;
不详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1, (04) :7-9
[5]   重庆市25°以上陡坡耕地退耕还林治理模式 [J].
孙凡 ;
何丙辉 ;
杜世才 ;
冯沈萍 .
生态农业研究, 2000, (02) :106-106
[6]   农牧交错带研究中的现代生态学前沿问题 [J].
程序 .
资源科学, 1999, (05) :3-10
[7]  
陕北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窑洞民居土壤侵蚀效应及防治对策研究[D]. 裴新富.陕西师范大学 2005
[8]   岭南稀土矿区土壤侵蚀状况分析附视频 [J].
王平 ;
刘少峰 .
中国水土保持, 2008, (01) :44-46+56+60
[9]   论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 [J].
林靓靓 ;
肖伯萍 ;
毕华兴 ;
郭超颖 ;
云雷 ;
任怡 .
中国水土保持, 2008, (01) :22-24
[10]   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分区探讨 [J].
陈法杨 ;
张长印 ;
牛志明 .
中国水土保持, 2003, (08)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