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社区中老年人群无症状颅内动脉狭窄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4
作者
苏丽丽
黄海威
谭双全
吴小红
周桂娟
机构
[1]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无症状; 经颅多普勒超声; 危险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研究广东省佛出市社区中老年人群颅内动脉狭窄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以居委会为单位随机整群抽样。采集相关资料和临床指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双侧颅内大动脉的狭窄情况。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在1405名研究对象中,163例(11.6%)存在颅内动脉狭窄,104例(7.4%)存在单一颅内动脉狭窄,59例(4.2%)存在2条及以上动脉狭窄,标化患病率为10.3%。颈内动脉虹吸段狭窄率最高(9.89%),其余依次为基底动脉(3.05%)、大脑中动脉(2.29%)、大脑前动脉(1.59%)、椎动脉(1.38%)、大脑后动脉(0.89%)。年龄分层分析显示,70岁以上年龄组标化患病率(27.8%)显著高于70岁以下组(7.5%)(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史在狭窄组(8.6%)显著高于非狭窄组(2 7%)(P=0.000);平均收缩压在狭窄组显著高于非狭窄组(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糖尿病史和收缩压升高是无症状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史OR=2.362,95%CI:1.194~4.674,收缩压升高OR=1.024,95%CI:1.016~1.031)。结论无症状颅内动脉狭窄在中国南方地区中老年人群中有较高的患病率,尤其是70岁以上人群,累及颈内动脉虹吸段、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为多。糖尿病史和收缩压升高是无症状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引用
收藏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合并其他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生频率 [J].
周立新 ;
周雁 ;
胡英环 ;
高山 .
中华内科杂志, 2010, (02) :103-106
[2]   北京市农村社区人群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及其预后 [J].
邢海英 ;
高惠珍 ;
谭秀革 ;
范常锋 ;
高山 ;
孙永安 ;
张华 ;
钟鲜华 ;
刘惠君 ;
黄一宁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9, (08)
[3]   高血压病人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和危险因素 [J].
徐安定 ;
卓文燕 ;
林秀华 ;
余科 ;
谭少华 ;
李虹 ;
陈明星 ;
吴宜娟 .
高血压杂志, 2004, (02) :25-28
[4]   颅内大动脉狭窄的检查方法和流行病学调查 [J].
高山 ;
黄家星 ;
黄一宁 ;
李舜伟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3, (01) :96-100
[5]   闭塞性脑血管病经颅多谱勒超声和脑血管造影的比较 [J].
黄一宁 ;
高山 ;
王莉鹃 ;
汪波 .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7, (02) :35-38
[6]   Relationship between blood pressure and stroke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 [J].
Turan, Tanya N. ;
Cotsonis, George ;
Lynn, Michael J. ;
Chaturvedi, Seemant ;
Chimowitz, Marc .
CIRCULATION, 2007, 115 (23) :2969-2975
[7]  
Pattern of Cerebral Atherosclerosis in Hong Kong Chinese: Severity in Intracranial and Extracranial Vessels[J] . Suet Yi Leung,Thomas H.K. Ng,Siu Tsan Yuen,Ian J. Lauder,Faith CS. Ho.Stroke . 1993 (6)
[8]   CHINESE-WHITE DIFFERENC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OCCLUSIVE CEREBROVASCULAR-DISEASE [J].
FELDMANN, E ;
DANEAULT, N ;
KWAN, E ;
HO, KJ ;
PESSIN, MS ;
LANGENBERG, P ;
CAPLAN, LR .
NEUROLOGY, 1990, 40 (10) :1541-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