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0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研究

被引:7
作者
王禹锡 [1 ]
王瑜 [2 ]
姚小英 [3 ,4 ]
机构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 四川大学
[3]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4] 甘肃省天水市气象局
关键词
广东省;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 可持续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广东省2010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广东省经济活动对当地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及其影响程度,为识别和衡量广东省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制定城市建设策略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广东省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5188 hm2,主要由耕地足迹和能源足迹构成,人均生态赤字为2.078 hm2,远高于全国、全球平均水平。总人口生态足迹赤字为2.17×108hm2,生态超载力达到4.7倍。与2001年相比,10年来人均生态足迹的总需求上涨了84%,其中林地和耕地涨幅剧增。而生态总供给则下降20%。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强度与日俱增。建立集约型、节约型及生态型生产及消费模式,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广东省保持可持续发展劲头的主要途径和当务之急。
引用
收藏
页码:245 / 24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基于生态足迹指数的全球生态可持续性时空分析 [J].
陈成忠 ;
林振山 ;
贾敦新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7, (06) :68-72
[2]   生态足迹理论方法的改进及应用 [J].
王书玉 ;
卞新民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9) :1977-1981
[3]   生态足迹理论在生态市建设规划中的应用——以海口市为例 [J].
刘云南 .
生态学报, 2007, (05) :2012-2020
[4]   生态足迹方法及研究进展 [J].
刘淼 ;
胡远满 ;
李月辉 ;
常禹 ;
张薇 .
生态学杂志, 2006, (03) :334-339
[5]   1978年2003年中国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J].
陈敏 ;
张丽君 ;
王如松 ;
怀保光 .
资源科学, 2005, (06) :132-139
[6]   商丘市居民生活消费生态足迹的时间序列分析 [J].
闵庆文 ;
余卫东 ;
成升魁 .
资源科学, 2004, (05) :125-131
[7]  
广东省的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 胡新艳,牛宝俊,刘一明.上海环境科学. 2003(12)
[8]  
广东省的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 胡新艳,牛宝俊,刘一明.上海环境科学. 2003 (12)
[9]   苏锡常地区生态足迹分析 [J].
白艳莹 ;
王效科 ;
欧阳志云 ;
苗鸿 .
资源科学, 2003, (06) :31-37
[10]   城市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以广州为例 [J].
郭秀锐 ;
杨居荣 ;
毛显强 .
地理研究, 2003, (05) :654-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