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2003年中国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被引:157
作者
陈敏
张丽君
王如松
怀保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生态足迹; 中国; 动态; 土地利用; 对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生态足迹是分析国家或地区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本文利用FAO数据、中国统计年鉴等自然资源生产与消费数据、人口数据,采用可变世界单产法计算了1978年2003年中国生态足迹。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中国人均生态足迹由0.873ghm2升至1.547ghm2,增长率为77.2%;其中,耕地足迹下降0.051ghm2,能源足迹增长0.450ghm2,草地足迹增长0.103ghm2,林地足迹增长0.087ghm2,海水和淡水渔业足迹分别增长0.067ghm2和0.014ghm2,水电用地足迹增长0.005ghm2。与同期不断增加的生物供给力相比较,计算出中国生态赤字在逐年加剧,人均赤字由0.371ghm2上升至0.817ghm2,其中耕地由赤字(0.058ghm2)转为略有剩余(0.028ghm2),草地处于剩余状态,林地由剩余(0.007ghm2)转为赤字(0.095ghm2),中国化石能源足迹逐年增加,进一步加剧了林地短缺的危机,淡水和海水渔业足迹与供给力基本持平。分析了中国各类土地生态足迹、生物供给力和生态盈亏变化的原因,阐明了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资源经济产出率、资源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指出了中国潜在的土地危机,针对生态足迹及生态赤字的影响因素,提出解决中国生态赤字加剧问题的对策。
引用
收藏
页码:132 / 13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商丘市居民生活消费生态足迹的时间序列分析 [J].
闵庆文 ;
余卫东 ;
成升魁 .
资源科学, 2004, (05) :125-131
[2]   苏锡常地区生态足迹分析 [J].
白艳莹 ;
王效科 ;
欧阳志云 ;
苗鸿 .
资源科学, 2003, (06) :31-37
[3]   城市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以广州为例 [J].
郭秀锐 ;
杨居荣 ;
毛显强 .
地理研究, 2003, (05) :654-662
[4]   澳门2001年生态足迹分析 [J].
李金平 ;
王志石 .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2) :197-203
[5]   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 [J].
徐中民 ;
张志强 ;
程国栋 ;
陈东景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2) :280-285
[6]   生态足迹研究的国内外近期进展 [J].
王书华 ;
毛汉英 ;
王忠静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6) :776-782
[7]   The assumptions underlying eco-footprinting [J].
Ferguson, ARB .
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2002, 23 (03) :303-313
[8]   The logical foundations of ecological footprints [J].
Ferguson A.R.B. .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1999, 1 (2) :149-156
[9]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M].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编;林贤郁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10]  
国际统计年鉴.[M].李德水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