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户生计转型的生态效应研究综述

被引:74
作者
张芳芳 [1 ]
赵雪雁 [2 ]
机构
[1]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农户生计转型; 土地利用模式; 能源利用模式; 生态效应; 可持续生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生计作为人类最主要的行为方式,对人地系统的演化起着主导驱动作用,探讨人类生计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成为当前人地系统科学的研究热点,农户作为广大农村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与最基本的决策单位,其所采取的生计策略对生态环境产生着深远影响。在阐释农户生计转型及其驱动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农户生计转型的生态效应分析框架,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农户生计转型的生态效应研究主要进展,指出未来研究中需关注农户的生计演变规律及其调控机制、农户生计策略对生态环境的作用机制、农户生计转型的生态效应评估与监测、农户的可持续生计方式塑建等关键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3157 / 316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1]   山区聚落农户可持续生计发展水平及空间差异分析——以四川省凉山州为例 [J].
何仁伟 .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4, 31 (02) :221-230
[2]   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的环境影响——以甘南高原为例 [J].
赵雪雁 .
地理科学, 2013, 33 (05) :545-552
[3]   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的影响——以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为例 [J].
赵雪雁 ;
张丽 ;
江进德 ;
侯成成 .
地理研究, 2013, 32 (03) :531-542
[4]   地震灾区典型农村居民点空间变化与农户生计特征 [J].
常飞 ;
杨勇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2, (04) :34-36
[5]   西部山区坡地村落空间演进与农户生计改变 [J].
王传胜 ;
朱珊珊 ;
孙贵艳 ;
樊杰 .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07) :1089-1100
[6]   基于生计转型的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适宜区域 [J].
陈秧分 ;
刘彦随 ;
杨忍 .
地理学报, 2012, 67 (03) :420-427
[7]   西南山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以云南省昭通市为例 [J].
梁育填 ;
樊杰 ;
孙威 ;
韩晓旭 ;
盛科荣 ;
马海龙 ;
徐勇 ;
王传胜 .
地理学报, 2012, 67 (02) :221-229
[8]   农户生计非农化对耕地流转的影响——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 [J].
王成超 ;
杨玉盛 .
地理科学, 2011, 31 (11) :1362-1367
[9]   生计资源配置与生态环境保护——以贵州黎平黄岗侗族社区为例 [J].
罗康隆 ;
杨曾辉 .
民族研究, 2011, (05) :33-39+108
[10]   穷人生计策略变迁理论及其对转型期中国反贫困之启示 [J].
左停 ;
王智杰 .
贵州社会科学, 2011, (09) :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