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主权的分层法律形态

被引:39
作者
刘晗 [1 ,2 ]
叶开儒 [1 ]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2] 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
关键词
网络主权; 威斯特伐利亚主权; 相互依赖的主权; 分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2.1 [行政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自互联网诞生以来,关于传统主权概念和法律制度能否适用于互联网的问题,即是学界和业界争论的焦点。但是,传统关于网络主权的讨论主要是在威斯特伐利亚主权的概念框架内进行的,而这种主权观已经不能完全反映当代网络主权的真实形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网络空间也出现了一种新的主权形态,即相互依赖的主权。通过历史和理论的梳理,我们会发现,这种主权观一直都存在,且更能体现主权的本质。不过,由于互联网自诞生之日起就采用了分层的架构形态,因此,相互依赖的主权观也无法全盘适用于整个网络空间。相反,在不同的层面,网络主权会体现出不同的形态。正因为如此,中国的网络主权应该根据不同层次的法律框架进行分层建构,才能将抽象意义上的网络主权观念变为实质意义上的法律规制。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82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习近平互联网法治思想研究 [J].
周汉华 .
中国法学, 2017, (03) :5-21
[2]   简析如何在ICANN新机制下维护我国网络主权 [J].
刘晗 ;
任启明 .
中国信息安全, 2017, (05) :43-45
[3]   维也纳体系与君宪信念的持久性:以康有为为例 [J].
章永乐 .
清华法学, 2017, 11 (03) :62-78
[5]   美欧跨境数据传输《隐私盾协议》前瞻 [J].
桂畅旎 .
中国信息安全, 2016, (03) :83-85
[6]   信息技术与主权概念 [J].
刘连泰 .
中外法学, 2015, 27 (02) :505-522
[7]   网络安全、网络战争与国际法——从《塔林手册》切入 [J].
陈颀 .
政治与法律, 2014, (07) :147-160
[8]   巴黎法院对“雅虎案”裁定的法律思考 [J].
政武 .
互联网周刊, 2001, (02) :81-82
[9]  
我们的防火墙[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李永刚, 2009
[10]  
清华法治论衡[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高鸿钧主编,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