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变动模式及组合投资策略研究

被引:47
作者
唐革榕
朱峰
机构
[1]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2]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福建省厦门
关键词
收益率曲线; 主成分分析; 利率风险免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10.5 [公债、债券、国际借款];
学科分类号
020203 ;
摘要
本文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国债收益率曲线变动模式的影响因素,发现水平因素、倾斜因素和曲率因素可以分别解释收益率曲线变化的41.67%、32.29%和16.88%,总体累计解释能力达到90%以上,说明使用三因子利率动态模型基本上能刻画出国债收益率变动的动力机制。主成分分析为包含平行风险和非平行风险在内的债券套期保值提供了新思路,通过组合资产的主成分敏感度的适当安排,可使组合收益不再对导致收益率曲线波动的各个风险源敏感,在国内债券市场实施主成分套期保值要注意具体的市场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国债即期收益率曲线的拟合估计 [J].
朱峰 .
证券市场导报, 2003, (04) :31-36
[2]   国债利率期限结构:建模与实证 [J].
陈雯 ;
陈浪南 .
世界经济, 2000, (08) :24-28
[3]   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实证研究 [J].
姚长辉 ;
梁跃军 .
金融研究, 1998, (08) :13-19
[4]   关于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研究 [J].
杨大楷 ;
杨勇 .
财经研究, 1997, (07) :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