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应用、人机协作与劳动生产率

被引:66
作者
胡晟明
王林辉
赵贺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
关键词
人工智能应用; 人机协作; 劳动生产率; 认知能力; 非认知能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49.22 [劳动生产率];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F49 [信息产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1201 ;
摘要
文章通过引入人机匹配度拓展任务模型,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上探究人工智能应用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及人机协作扮演的重要角色。研究发现:(1)人工智能应用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呈先升后降的倒U形关系,人工智能的适度应用有利于提升劳动生产率,但过度应用会因人机不匹配而引发劳动生产率损失。(2)劳动综合能力增强可提高人机匹配度,进而提升劳动生产率;并且劳动者的情绪稳定、社交、信任等非认知能力的增强能显著促进人工智能应用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3)不同产业及岗位的人机协作对劳动能力存在差异化偏好,其中第一和第二产业人机协作偏好劳动者具备认知能力,而第三产业偏好非认知能力;常规和非脑力岗位偏好认知能力,非常规和脑力岗位偏好非认知能力。文章认为,需要合理规划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和程度,重视劳动者非认知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62+127 +127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1]   非认知能力与工资性收入 [J].
王春超 ;
张承莎 .
世界经济, 2019, 42 (03) :143-167
[12]   信贷寻租、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 [J].
张璇 ;
刘贝贝 ;
汪婷 ;
李春涛 .
经济研究, 2017, 52 (05) :161-174
[13]   农地经营权流转与农民劳动生产率提高:理论与实证 [J].
冒佩华 ;
徐骥 ;
贺小丹 ;
周亚虹 .
经济研究, 2015, 50 (11) :161-176
[14]   城市规模与劳动生产率:中国城市规模是否过小?——基于中国城市数据的研究 [J].
梁婧 ;
张庆华 ;
龚六堂 .
经济学(季刊), 2015, 14 (03) :1053-1072
[15]   城镇化与服务业集聚——基于系统耦合互动的观点 [J].
张勇 ;
蒲勇健 ;
陈立泰 .
中国工业经济, 2013, (06) :5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