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基础与评估方案探索

被引:93
作者
方创琳 [1 ,2 ]
王振波 [1 ]
刘海猛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美丽中国; 理论基础; 人地和谐共生论; 评估指标体系; 中科美丽指数; 评估方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美丽中国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落实到203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中国实践。党和国家针对"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建设美丽中国做出了战略部署,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进一步提出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但目前对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基础、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标准及建设成效等问题并不清晰。本文从广义和狭义视角提出了美丽中国建设的基本内涵,将人地和谐共生论、五维一体美丽论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理论基础,进一步构建了包括生态环境、绿色发展、社会和谐、体制完善、文化传承等5个维度的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运用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HDI)测评方法,对2016年中国341个地级市(州)的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进行了科学评估。结果显示,美丽中国建设的综合美丽指数(中科美丽指数)平均值为0.28,总体处于偏低水平,生态环境美丽指数、绿色发展美丽指数、社会和谐美丽指数、体制完善美丽指数和文化传承美丽指数分别为0.6、0.22、0.29、0.22和0.07,分项指数值均较低,且地域发展差异较大,说明美丽中国建设进程总体缓慢且不平衡。为了高质量、高标准地贯彻落实美丽中国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建议构建并发布通用的美丽中国建设进程评估体系,对美丽中国建设进程开展动态监测与阶段性综合评估,编制并发布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技术标准,做好美丽中国建设综合区划,分区域因地制宜地开展美丽中国样板区建设试点,并把美丽中国建设成效纳入各级政府考核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619 / 63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关于美丽中国体系建构的思考 [J].
邓伟 ;
宋雪茜 .
自然杂志, 2018, 40 (06) :445-450
[2]   美丽中国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J].
黄贤金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06) :1-7
[4]   生产力“促动效应”视角下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 [J].
于天宇 .
贵州社会科学, 2018, (03) :17-21
[5]   京津冀城市群大气污染的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解析 [J].
刘海猛 ;
方创琳 ;
黄解军 ;
朱向东 ;
周艺 ;
王振波 ;
张蔷 .
地理学报, 2018, 73 (01) :177-191
[6]   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 [J].
方创琳 ;
刘海猛 ;
罗奎 ;
于晓华 .
地理学报, 2017, 72 (02) :179-196
[7]  
创新生态科学,建设美丽中国——2016年第十五届中国生态学大会综述[J]. 王静,王建永,田涛,张健,程正国,岳东霞,Wesly K.Cheruiyot,熊友才.生态学报. 2016(22)
[8]   工业遗产旅游与美丽中国建设 [J].
张金山 ;
陈立平 .
旅游学刊, 2016, 31 (10) :7-9
[9]   美丽中国呼唤景观风貌管理立法 [J].
吕斌 .
城市规划, 2016, 40 (01) :70-71
[10]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美丽中国”评价体系 [J].
谢炳庚 ;
陈永林 ;
李晓青 .
经济地理, 2015, 35 (12) :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