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

被引:91
作者
方创琳 [1 ,2 ]
刘海猛 [1 ,2 ]
罗奎 [1 ,2 ]
于晓华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中国人文地理; 综合区划; 空间聚类; 人文地理大区; 人文地理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901 [人文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60201 ; 070502 ; 120203 ;
摘要
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是以中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分异规律为基础,充分考虑全国人文要素的地域分异性和相似性,将全国划分为不同空间层级、相对独立完整、并具有有机联系的特色人文地理单元。是一项基础性、综合性、前沿性与实用性的重要工作。通过人文地理综合区划,将突出中国人文地理要素的地域分异性、地方特色性和复杂多样性,因地制宜地推动人文地理学科发展,为面向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需求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为营造重点地区良好的地缘政治环境提供基础性的科学支撑。本文在吸纳已有的各类自然和人文地理区划成果的基础上,按照综合性、主导性、自然环境相对一致性、经济社会发展相对一致性、地域文化景观一致性、空间分布连续性与县级行政区划完整性等原则,以自然、经济、人口、文化、民族、农业、交通、城镇化、聚落景观和行政区划10大要素为基础划分依据,构建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指标体系,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区划思路和空间聚类分析方法,将中国人文地理划分为东北人文地理大区Ⅰ、华北人文地理大区Ⅱ、华东人文地理大区Ⅲ、华中人文地理大区Ⅳ、华南人文地理大区Ⅴ、西北人文地理大区Ⅵ、西南人文地理大区Ⅶ和青藏人文地理大区Ⅷ共8个人文地理大区和66个人文地理区。该区划方案填补了中国人文地理没有综合区划的空白。各个人文地理大区和各个人文地理区之间呈现出不同的地形地貌属性、气候属性、生态属性、人口属性、城镇化属性、经济发展属性、聚落景观属性、地域文化属性和民族宗教属性。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方案与已经划出的中国自然地理综合区划、中国经济区划、中国农业区划等有较大程度的吻合性,体现出在自然与人文要素双重作用下的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的地域分异规律。
引用
收藏
页码:179 / 196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48 条
[1]   地理学研究范式的思考 [J].
宋长青 .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 (01) :1-3
[2]   中国主体功能区划方案 [J].
樊杰 .
地理学报, 2015, 70 (02) :186-201
[3]   中国城乡用地集约利用定量测度与影响机理(英文) [J].
李广东 ;
方创琳 ;
庞博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4, 24 (05) :858-874
[4]   基于景点空间可达性的中国旅游区划 [J].
潘竟虎 ;
从忆波 .
地理科学, 2014, 34 (10) :1161-1168
[5]   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途径与方法:格局与过程耦合 [J].
傅伯杰 .
地理学报, 2014, 69 (08) :1052-1059
[6]   农业区划理论和实践研究文献综述 [J].
陶红军 ;
陈体珠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 35 (02) :59-66
[7]   地理学的政治 [J].
刘云刚 .
地理研究, 2013, 32 (11) :2170-2175
[8]   1981~2010年中国气候区划 [J].
郑景云 ;
卞娟娟 ;
葛全胜 ;
郝志新 ;
尹云鹤 ;
廖要明 .
科学通报, 2013, 58 (30) :3088-3099
[9]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区划及景观基因识别要素研究 [J].
刘沛林 ;
刘春腊 ;
邓运员 ;
申秀英 ;
李伯华 ;
胡最 .
地理学报, 2010, 65 (12) :1496-1506
[10]   地域系统研究的开拓与发展 [J].
吴绍洪 ;
尹云鹤 ;
樊杰 ;
郑度 ;
杨勤业 .
地理研究, 2010, 29 (09) :1538-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