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和血栓调节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9
作者
王波 [1 ]
王海英 [2 ]
甘慧玲 [2 ]
罗利飞 [2 ]
林莉 [2 ]
机构
[1] 浙江省仙居人民医院急诊科
[2] 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路桥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瑞舒伐他汀;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血栓调节蛋白;
D O I
10.14053/j.cnki.ppcr.2014.06.036
中图分类号
R743.33 [脑栓塞];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控制颅内压、维持血压、血糖、抗血小板聚集和营养脑细胞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片10 mg/次,1次/d,连用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vWF、TM水平变化,并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vWF和TM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观察组降低或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χ2=4.15,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分别出现不良反应3例(7.89%)和5例(13.16%),症状均较轻,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其作用机制与其降低血浆vWF和TM水平,从而保护及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密切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694 / 69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血栓调节蛋白与脑梗死面积的关系 [J].
纪蒙 ;
胡文立 .
山东医药, 2010, (04) :24-25
[2]   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探析 [J].
姜一平 ;
李宁 ;
李长锋 .
吉林医学, 2013, 34 (18) :3578-3579
[3]   Thrombomodulin gene polymorphisms in brain infarction and mortality after stroke [J].
Olivot, Jean-Marc ;
Labreuche, Julien ;
De Broucker, Thomas ;
Poirier, Odette ;
Cambien, Francois ;
Aiach, Martine ;
Amarenco, Pierre .
JOURNAL OF NEUROLOGY, 2008, 255 (04) :514-519
[4]   北京市55岁以上人群1992年和2000年脑卒中患病率和残疾率情况及变动趋势 [J].
方向华 ;
汤哲 ;
项曼君 ;
Zachary Z ;
陈彪 ;
吴晓光 ;
刘宏军 ;
刁丽君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 (01) :32-35
[5]   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动脉弹性功能与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的关系 [J].
杨文 ;
孙宁玲 ;
韩红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 (07) :507-509
[6]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其裂解酶的变化 [J].
曾志羽 ;
刘倩 ;
郑慧蕾 ;
韦恒 ;
马国添 ;
林发全 .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9, 26 (03) :346-348
[7]   他汀类药物的抗炎作用研究进展 [J].
钱争 .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 19 (07) :1074-1075
[8]   血栓调节蛋白基因多态性及其血浆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 [J].
侯晓艳 ;
孟强 .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1, (02) :126-128
[9]   血浆D-二聚体、血栓调节蛋白联合检测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 [J].
张立中 ;
陈洪山 ;
华俊 ;
靳楠 .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 32 (02) :287-288
[10]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J].
毕春晖 .
山东医药, 2010, 50 (49) :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