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的“符号化”与符号化旅游——对旅游及旅游开发的符号学审视

被引:130
作者
杨振之
邹积艺
机构
[1]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
关键词
符号学; 符号化旅游; 旅游开发; 旅游文化; 原生文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0 [旅游经济理论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摘要
旅游的过程是一种符号化的过程。伴随着旅游的大众化和普遍化,旅游符号表象化的危机在悄然滋生并不断加剧。本文运用符号学理论对旅游活动和旅游开发的全过程进行了全面的审视,指出符号化旅游是解决旅游的“符号化”的一把钥匙。借用“前台”、“后台”理论,文章提出了旅游目的地的舞台化空间与文化保护性空间的旅游规划设计及旅游活动模式,为原生文化的演绎及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找到了游客旅游体验及游客行为规范的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7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从民族宗教文化信仰到全球旅游文化符号——以香格里拉为例 [J].
曹晋 ;
曹茂 .
思想战线, 2005, (01) :102-105
[2]   文化遗产旅游的真实性困境研究 [J].
吴晓隽 .
思想战线, 2004, (02) :82-87
[4]  
旅游原创策划[M]. 四川大学出版社 , 杨振之等著, 2005
[5]  
象征理论[M]. 商务印书馆 , (法)茨维坦·托多罗夫(TzvetanTodorov)著, 2004
[6]  
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 译林出版社 , (英)迈克·费瑟斯通(MikeFeatherstone)著, 2000
[7]  
广义符号学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德)本泽(Bense, 1992
[8]  
人论[M]. 上海译文出版社[德]恩斯特·卡西尔, 1985
[9]  
The semiotic paradigm:implications for tourismresearch .2 Charlotte M Echtner. Tourism management .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