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中的差异:国内协商民主研究的理论格局分析

被引:11
作者
吴晓林 [1 ]
张翔 [2 ]
机构
[1]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协商民主; 差异性; 政治协商; 选举民主;
D O I
10.15894/j.cnki.cn11-3040/a.2014.04.065
中图分类号
D62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4 ;
摘要
近年来,国内对协商民主的研究在取得了部分共识之外,表现出相当的差异性。在研究取向方面出现了"以协商为工具"和"以协商为目的"的"道术分野";在研究内容上,则在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关系方面出现"优先论与互补论"、在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关系方面出现契合论、差异论、优势论、在协商民主发展路线方面出现嵌入论和载体论等差异。这些差异与对协商民主全面拥抱、对协商民主本土实践辩证批判、对协商民主理论辩证批判等差异化的研究视角密切关联。总体而言,国内协商民主研究总体还处于"第一代"水平,存在拿来就用和全盘肯定的逻辑误区。此外,协商民主的经验研究偏少,也大大限制了国内相关研究的水平。有必要扩大协商民主研究的层次和类型,推动协商民主向复杂性和适应性的高水平迈进。
引用
收藏
页码:183 / 18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言语、行动与共识:协商民主的三重面向 [J].
邢玲 ;
高信奇 .
学海, 2013, (05) :102-107
[3]   以协商民主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浙江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启示 [J].
余华 .
浙江学刊, 2013, (02) :211-214
[4]   协商民主在中国:从理论走向实践 [J].
叶娟丽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66 (02) :11-17+127
[5]   党内选举民主与党内协商民主的互动关系研究 [J].
朱兆华 .
中州学刊, 2013, (02) :20-24
[6]   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思想的历史演进 [J].
莫岳云 ;
张青红 .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2, (07) :94-102
[8]   现代民主理论的兴起及其演进历程——从人民主权到表达民主再到协商民主 [J].
张康之 ;
张乾友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1, 25 (05) :58-68
[9]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协商民主与票决民主 [J].
李景治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11, (05) :69-77
[10]   发展协商民主与发展党内民主——对我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回顾和思考 [J].
贺善侃 .
理论探讨, 2011, (03)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