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皮细胞损伤与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四亚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10
作者
杨军辉 [1 ]
欧阳玉燕 [2 ]
机构
[1] 湖南中医药大学
[2] 湖南中南大学湘雅第一医学院
关键词
冠心病血瘀证; 血管内皮; 分子标记物; 亚证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59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506 ;
摘要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损伤及其分子标记物与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的相关性,从而探讨其微观辨证规律。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血瘀证患者,根据国家标准分为气滞、气虚、痰浊、阴虚四亚型,并测定其血清NO、ET、VWF值,经统计学比较之间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NO由高到低依次为A组>B组>F组>D组>C组>E组,与A组相比,其余各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B组相比,其余各组差异亦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ET由高到低依次为E组>C组>B组>D组>F组>A组,与A组相比,除D、F组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WF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E组>C组>D组>F组>B组>A组,与A、C、E组相比,其余各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B组相比除F组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管内皮损伤是冠心病血瘀证的重要因素,其分子标记物血清NO、ET、VWF值是冠心病血瘀证不同亚型微观辨证的可靠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冠心病血瘀证气血辨证与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 [J].
林桂永 ;
王子健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5, (10) :856-858
[2]   血瘀证冠心病的GMP-140、VWF和NO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J].
沈庆乐 ;
张存琪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 (19) :1855-1856
[3]   冠心病患者细胞间粘附分子-1、P-选择素和von Willebrand因子的表达 [J].
张宇辉 ;
吴海英 ;
柏庆利 ;
张木兰 .
中国实验诊断学, 1999, (02) :65-67
[4]   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素的改变及钙拮抗剂对其影响 [J].
杨明智 ;
朱春霞 ;
韩智云 ;
朱美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1998, (06) :338-340
[5]   血瘀证患者血管内皮内分泌功能的观察 [J].
蔡钦朝 ;
汪琼华 ;
吴云智 .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98, (02) :62-64
[6]   血管内皮的内分泌功能 [J].
曾正陪 .
中华内科杂志, 1998, (02) :5-6
[7]  
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冠心病中医辨证的关系[J]. 贺敬波,兰军,丘瑞香.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1998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