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

被引:4
作者
陈青青
机构
[1]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Johansen协整检验; VAR中介目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2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摘要
理论上货币政策的传导主要有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两种途径,但国内学者对于不同渠道的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存在一定的分歧。自1998年开始,我国金融宏观调控方式逐步转化,货币市场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货币政策的间接传导机制。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对1998年到2008年间的季度数据实证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间接调控体系建立以后,从影响的显著性来看,贷款和M2都对产出和通货膨胀有显著影响,但是一方面贷款对产出的影响略高于M2的影响,另一方面贷款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略低于M2的影响。从稳定性来看,信贷渠道也优于货币渠道。另外M1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很不稳定,关系不明显。因此,就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言,应该选择将贷款和M2同时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贷款为主,M2为辅,但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预见的是,货币政策货币渠道将越来越大。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6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 [J].
徐淑一 ;
欧大军 .
南方金融, 2005, (12) :23-24
[2]   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兼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J].
蒋瑛琨 ;
刘艳武 ;
赵振全 .
金融研究, 2005, (05) :70-79
[3]   货币供应、通货膨胀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协整的实证分析 [J].
刘霖 ;
靳云汇 .
统计研究, 2005, (03) :14-19
[4]   我国(1996-2003年)货币政策低效性及原因分析 [J].
黄昌利 ;
任若恩 .
中国管理科学, 2004, (03) :39-44
[5]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 [J].
孙明华 .
财经研究, 2004, (03) :19-30
[6]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效应的实证分析 [J].
陈飞 ;
赵昕东 ;
高铁梅 .
金融研究, 2002, (10) :25-30
[7]   开放性金融下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探讨 [J].
刘淄 ;
仪垂林 .
南京经济学院学报, 2002, (01) :49-52
[8]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J].
李斌 .
金融研究, 2001, (07) :10-17
[9]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实证研究 [J].
王振山 ;
王志强 .
财经问题研究, 2000, (12) :60-63
[10]   西方货币政策传导理论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践 [J].
马乐 .
浙江金融, 2000, (06)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