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比效应、棘轮效应和非物质因素:对幸福悖论的一种规范解释

被引:29
作者
何强
机构
[1] 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幸福悖论; 攀比效应; 棘轮效应; 非物质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61.4 [福利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01 ;
摘要
近些年来,经济学者研究发现长期的经济增长并不必然会持续地提高人们的平均幸福度,这种观点被称为幸福悖论。现代经济学的理论无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本文整合了经济学、心理学和生物学研究中提出的攀比效应和棘轮效应,结合影响幸福度的非物质因素,构建了一个相对规范的幸福度分析框架,并沿用现代经济学中经典的理性人假设,对幸福悖论进行多角度的解释。研究表明,重视社会公平,建立良好的收入获取和消费习惯,增强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对持续提高居民幸福度起着关键性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48 / 16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对“幸福—收入之谜”的一个解答 [J].
田国强 ;
杨立岩 .
经济研究, 2006, (11) :4-15
[2]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J].
田国强 .
经济研究, 2005, (02) :113-125
[3]   快乐鸿沟 [J].
黄有光 ;
刘晓芳 .
信息空间, 2003, (01) :50-58
[4]   理解现代经济学 [J].
钱颖一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2, (02) :1-12
[5]  
经济学与幸福[M].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意) 布鲁尼 (Bruni, 2007
[6]  
计量经济模型与经济预测[M].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美)罗伯特S.平狄克(RobertS.Pindyck), 1999
[7]  
Relative Income, Happiness, and Utility: An Explanation for the Easterlin Paradox and Other Puzzles[J] . Andrew E. Clark,Paul Frijters,Michael A. Shields.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 2008 (1)
[8]   Money does matter! Evidence from increasing real income and life satisfaction in East Germany following reunification [J].
Frijters, P ;
Haisken-DeNew, JP ;
Shields, MA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4, 94 (03) :730-740
[9]  
From preference to happiness: Towards a more complete welfare economics[J] . Yew-Kwang Ng.Social Choice and Welfare . 2003 (2)
[10]   Welfare-reducing growth despite individual and government optimization [J].
Ng, S ;
Ng, YK .
SOCIAL CHOICE AND WELFARE, 2001, 18 (03) :497-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