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问责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双外部性的分析视角

被引:12
作者
庞明礼
薛金刚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外部性; 行政问责; 责任政府; 回应性;
D O I
10.19624/j.cnki.cn42-1005/c.2017.06.002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行政问责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一直受到较大关注,但是却仍然存在着局限性。表现为行政问责是基于治理对象和权力边界的双外部性的问责。治理对象的外部性难以有效确定被问责对象,造成问责不精准的问题;权力边界的外部性难以有效规范问责者的行为,导致有问题不问责的现象。这种双外部性限制了行政问责的效度,不能够起到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以及规范行政行为的作用。研究表明,克服双外部性带来的这些局限,需要分清问责主次,合理配置共同责任的问责;推行权力清单制以明晰政府的具体职责权限;细化问责文本,约束问责者行为;吸纳公众参与,回应社会质疑。这些对双外部性的矫正可以促进依法行政,构建责任政府,更好地发挥行政问责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2]   论我国行政问责法治化的实现路径 [J].
曹鎏 .
中国行政管理, 2015, (08) :42-45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行政问责之研究:一个基本知识层面的分析 [J].
姚莉 .
天府新论, 2014, (03) :96-102
[5]   对我国行政问责制度之省思 [J].
余凌云 .
法商研究, 2013, 30 (03) :92-100
[6]   基于二维责任路径的行政问责制时域分析 [J].
周美雷 ;
杨志荣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3, (02) :41-45
[7]   实践、制度与理念之间的互动及其张力——基于中国行政问责十年历程的理论思考 [J].
韩志明 .
政治学研究, 2013, (01) :94-103
[8]   当代中国行政问责效果乏力的病理分析与改革措施 [J].
施雪华 .
学习与探索, 2012, (08) :39-42
[9]   中国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
肖光荣 .
政治学研究, 2012, (03) :78-88
[10]   行政问责制:浦东的实践与思考 [J].
陈奇星 ;
方卿 .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 2012, (03) :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