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新区发展异质性及驱动机制研究——以上海浦东新区和南京江北新区为例

被引:23
作者
荆锐 [1 ,2 ]
陈江龙 [1 ]
田柳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异质性; 驱动机制; 上海浦东新区; 南京江北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国家级新区建设是转型期国家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战略的重要手段,推动了城市空间重构和功能重组,从而成为城市研究热点。从经济发展、人口集聚规模以及建设用地扩张三个维度刻画对比了上海浦东新区和南京江北新区的发展的异质性,并进一步剖析发展的驱动机制,发现两地发展异质性的表象原因是发展阶段的差异,更深层的是区域发展驱动机制的差异: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能强化新区与母城的联系,是实现新区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浦东新区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对所在区域及全市的经济快速增长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全球资本汇聚、产城融合、城市大事件营销是新区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发展型政府的作用及政治精英的影响力对国家级新区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上述研究,对于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背景下新区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859 / 86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1]  
城市规划经济学[M]. 东南大学出版社 , 甄峰, 2011
[12]  
体制转型与中国城市空间重构[M].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张京祥等, 2007
[13]  
城市经济学[M]. 中信出版社 , (美)阿瑟·奥沙利文(ArthurO’Sullivan)著, 2003
[14]  
Restructuring for growth in urban China: Transitional institutions, urban development, and spatial transformation[J] . Ye Hua Dennis Wei.Habitat International . 2012 (3)
[15]  
The growth and structural change of Chinese cities: a contextual and geographic analysis[J] . George C.S Lin.Cities . 2002 (5)
[16]   上海浦东发展路径研究 [J].
曾刚 ;
倪外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9, 28 (04) :9-12+23
[17]   上海浦东模式研究 [J].
曾刚 ;
赵建吉 .
经济地理, 2009, 29 (03) :357-362
[19]   体制转型与中国城市空间重构——建立一种空间演化的制度分析框架 [J].
张京祥 ;
吴缚龙 ;
马润潮 .
城市规划, 2008, (06) :55-60
[20]   上海浦东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J].
尹占娥 ;
许世远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04) :43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