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否遭遇了歧视性反倾销?——兼与其他出口国的比较

被引:46
作者
鲍晓华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反倾销; 歧视性; 中国出口;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11.03.004
中图分类号
F752.02 [贸易保护];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摘要
本文对全球对华反倾销诉讼在宏观经济因素、报复性因素和制度因素方面的动因进行了整体检验,试图通过与其他出口国遭遇反倾销动因的对比,判断中国出口是否遭遇了歧视性反倾销;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组检验对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的歧视性及其原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一国通常基于不利的经济形势或者对贸易伙伴国的报复,提出更多的反倾销诉讼,但是全球对华反倾销增长并未表现出和其他出口国类似的规律性特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针对中国出口的反倾销几乎不考虑各类经济因素,也并非对中国之前反倾销行为的直接报复,均具有相当的主观任意性和歧视性。从影响国际反倾销的制度性因素来看,发达国家倾向于在贸易伙伴国报复能力较弱的时候发起更多的反倾销诉讼,其对华反倾销相比发展中国家更具歧视性。在实证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有效遏制针对中国出口歧视性反倾销的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4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新动向:2002—2008 [J].
谢申祥 ;
张林霞 ;
王孝松 .
财贸经济, 2010, (04) :85-91
[2]   中国究竟为何遭遇反倾销——基于跨国跨行业数据的经验分析 [J].
王孝松 ;
谢申祥 .
管理世界, 2009, (12) :27-38
[3]   转轨时期中国应对国际反倾销战略的实证分析 [J].
田玉红 .
财经问题研究, 2009, (06) :26-33
[4]   中国被反倾销的实证分析 [J].
潘圆圆 .
经济科学, 2008, (05) :58-68
[5]   ITC裁定对华反倾销案件时具有歧视性吗 [J].
王孝松 .
国际贸易问题, 2008, (09) :114-120
[6]   美国对华反倾销的统计分析 [J].
李坤望 ;
王孝松 .
亚太经济, 2008, (04) :74-77+90
[7]   申诉者政治势力与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歧视性:美国对华反倾销裁定影响因素的经验分析 [J].
李坤望 ;
王孝松 .
世界经济, 2008, (06) :3-16
[8]   待售的美国对华反倾销税:基于“保护待售”模型的经验分析 [J].
李坤望 ;
王孝松 .
经济科学, 2008, (02) :78-91
[9]   美国对中国反倾销的宏观决定因素及其影响效应 [J].
沈国兵 .
世界经济, 2007, (11) :11-23
[10]   经济影响、政治分歧与制度摩擦——美国对华贸易反倾销实证研究 [J].
谢建国 .
管理世界, 2006, (12) :8-1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