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条件前置审理论

被引:33
作者
段文波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
关键词
起诉条件; 诉讼要件; 前置审理; 立审分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1 [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从比较法观之,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相当于德日民事诉讼法上的诉讼要件。当下,德日学理上几乎都是基于特定的审理构造来认识诉讼要件的本质,即在一体化的复式平行审理诉讼结构下,视其为本案判决的前提要件;或在单层阶段诉讼结构下,视之为本案审理的前提要件。但是,我国民事诉讼采用的是以单层阶段为主、复式平行为补充的混合结构,因而不能简单地套用上述德日学理来解释我国起诉条件的本质。此外,我国的立案程序具有原发性,其并非肇端于大陆法系的诉讼要件理论,而是源于解决起诉难的实践需求。采用何种程序审理诉讼要件及起诉条件,取决于其属性与功能。在二元诉权论的框架内,作为国家干涉甄选纠纷的标尺,起诉条件之本质乃是诉权行使要件,具有职权调查性与先决性,因此将其作为前置审理对象也未尝不可。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87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起诉程序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前景 [J].
段文波 .
中外法学, 2015, 27 (04) :879-902
[2]   一体化与集中化:口头审理方式的现状与未来 [J].
段文波 .
中国法学, 2012, (06) :132-145
[3]   论民事一审之立案程序 [J].
段文波 .
法学评论, 2012, 30 (05) :141-145
[4]   胜诉权消灭说的“名”与“实” [J].
霍海红 .
中外法学, 2012, 24 (02) :350-368
[5]   中国民事诉讼立案程序的功能与结构 [J].
傅郁林 .
法学家, 2011, (01) :99-113
[6]   起诉难:一个中国问题的思索 [J].
张卫平 .
法学研究, 2009, 31 (06) :65-76
[7]   法定听审请求权保障视角下的我国民事救济制度改革 [J].
蓝冰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04) :113-117+122
[8]   起诉条件与实体判决要件 [J].
张卫平 .
法学研究, 2004, (06) :58-68
[9]   诉权的法治意义 [J].
蒋秋明 .
学海, 2003, (05) :114-120
[10]   立审分立及立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J].
李勇 .
人民司法, 2000, (12) :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