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发展趋势研究

被引:93
作者
岳东霞
李自珍
惠苍
机构
[1]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兰州大学数学系,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兰州,兰州,兰州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甘肃省;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趋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6 [环境容量与环境自净];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生态足迹方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生物物理评价方法 .该方法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考虑人类及其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通过跟踪区域能源与资源消费 ,将它们转化为这种物质流所必需的各种生物生产土地的面积 生物物理指标 ,给出一个核算全球、国家、地区以及家庭和个人对自然资本利用的简明框架 .该方法通过测算人类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差距 ,定量地判断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之内 ,给评价对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对甘肃省 11年来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实证研究 ,并预测了未来 10 a甘肃省的可持续发展趋势 .结果表明 1991~ 2 0 0 1年甘肃省人均生态足迹由 1.0 0 9hm2 增加到 1.36 9hm2 ,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 1.348hm2逐年减少到 0 .994 hm2 ,表明生态足迹 即生态承载力需求 与生态承载力供给呈反向发展趋势 .1998年甘肃省出现生态赤字 ,2 0 0 1年人均生态赤字已达 0 .375 hm2 .预测甘肃省 2 0 1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 2 .6 5 hm2 左右 ,人均生态承载力为 1.0 6 hm2 左右 ,生态赤字加剧 ,说明甘肃省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 .最后 ,分析了生态足迹法的不足之处 ,并提出完善和修正生态足迹模型的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454 / 46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生态足迹方法:可持续性定量研究的新方法——以张掖地区1995年的生态足迹计算为例 [J].
徐中民 ;
程国栋 ;
张志强 .
生态学报, 2001, (09) :1484-1493
[2]   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 [J].
杨开忠 ;
杨咏 ;
陈洁 .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6) :630-636
[3]  
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与趋向[J]. 张志强,孙成权,程国栋,牛文元.地球科学进展. 1999(06)
[4]  
甘肃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朱文兴主编], 2002
[5]  
The value of the world 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eal capital .2 COSTANZA R,D ARGE R,RUDOLF DE G. Nature .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