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秋季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的成因分析

被引:61
作者
杨素英 [1 ]
赵秀勇 [2 ]
刘宁微 [3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实验室
[2] 国家电力环境保护研究院
[3]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北京; 空气污染物; 天气条件; 污染物累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近年来,北京的大气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以2002年10月8—13日北京地区一次重污染过程为例,采用中国气象局的M ICAPS系统和美国的HYSPLT模式,分别从污染过程产生的天气条件、污染物输送轨迹等方面分析此次空气污染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造成此次重污染过程的不利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较强的海平面高压、均压场控制导致北京地区垂直大气层结稳定,不利于污染物垂直扩散;二是北京地区三面环山,导致近地面为弱的偏南气流控制,不利于污染物水平扩散;三是近地面弱的偏南气流从江苏、山东、河北、天津等地携带了大量的污染物向北京地区输送。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北京地区三级以上污染日的气象影响因子初步分析 [J].
李德平 ;
程兴宏 ;
于永涛 ;
曹海维 ;
李栋 ;
许仕清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 (03) :7-13
[2]   辽宁空气中度污染和重污染天气类型分析 [J].
杨洪斌 ;
李元宜 ;
邹旭东 ;
张云海 ;
李英志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9, 25 (06) :15-17
[3]   辽宁中部城市群污染物输送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J].
刘宁微 ;
马雁军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 (02) :45-47
[4]  
北京市能源相关大气污染源的贡献率和调控对策分析[J]. 郝吉明,王丽涛,李林,胡京南,余学春.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S1)
[5]   北京一次局地重污染过程气象条件分析 [J].
徐晓峰 ;
李青春 ;
张小玲 .
气象科技, 2005, (06) :543-547
[6]   北京市区大气污染的时空特征 [J].
于淑秋 ;
林学椿 ;
徐祥德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2, (S1) :92-99
[7]   北京市机动车污染分担率的研究 [J].
郝吉明 ;
吴烨 ;
傅立新 ;
贺克斌 ;
何东全 .
环境科学, 2001, (05) :1-6
[8]   北京冬季二氧化硫污染和气象条件的关系 [J].
陈辉 ;
胡非 ;
任丽红 ;
石立庆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0, (03) :287-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