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灌注成像及CT减影血管成像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被引:29
作者
管小亭
刘翔
龙洁
戴建平
王桂红
张在强
于学英
机构
[1]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神经影像室,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神经影像室,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诊断; 脑缺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评价CT灌注成像 (CTPI)及CT减影血管成像 (CTSA)在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AICV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发病 2 4h内的AICVD患者进行常规CT、CTPI及CTSA检查 ,部分行CTPI、MRI、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等复查。结果  2 4例患者中 ,11例首次CT平扫未见异常 ,其中 3~ 6h 6例 ,6~ 12h 3例 ,12~ 2 4h 2例 ;10例由CTPI检出病灶 ,2例为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 ,其中 1例CTPI阴性 ,临床证实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另 13例首次CT平扫阳性者 9例 ,由CTPI检出的病灶比平扫范围大 ,其中1例为MCAO ,1例为颈内动脉闭塞 (ICAO) ,4例CT平扫与CTPI基本相符者为腔隙性脑梗死。有 4例发现 2个以上病灶。 2 4例最大峰值时间 (PT)、平均通过时间 (MTT)及相对血流量 (RF)改变明显 ,病灶侧与对侧、病灶中心区与周边区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CTPI结合CTSA能够早期、超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 ,并可鉴别TIA、腔隙性脑梗死或大面积脑梗死。通过半定量分析病灶内的血流灌注状态 ,可明确病灶的部位、大小及范围 ,有助于了解半暗带的存在和脑组织血流灌注状态。尤其对于早期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的患者 ,有利于判断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4+6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神经系统疾病的理论与实践.[M].孙红斌;王学峰主编;.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   Improved CT diagnosis of acut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territory infarcts with density-difference analysis [J].
Bendszus, M ;
Urbach, H ;
Meyer, B ;
Schultheiss, R ;
Solymosi, L .
NEURORADIOLOGY, 1997, 39 (02) :127-131
[3]   弥散成像和血流灌注成像磁共振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意义 [J].
王宝军 ;
李美琳 ;
王建利 ;
王芬 .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9, (05) :265-268
[4]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与缺血性卒中 [J].
周卫东 ;
赵风丽 ;
王拥军 ;
颜振瀛 .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1999, (05) :283-286
[5]   CT灌注成像在颅脑的临床应用研究 [J].
刘翔 ;
戴建平 .
中华放射学杂志, 1999, (07) :6-8
[6]   24小时内缺血性脑梗塞的CT研究 [J].
肖恩华 ;
刘顾岗 ;
杨树仁 ;
李德泰 ;
沈树斌 .
放射学实践, 1999, (02) :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