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7 条
成都卒中登记方法及3123例患者基本特征和功能结局
被引:106
作者:
郝子龙
刘鸣
李伟
谭燕
张月辉
吴丽娥
赵晓玲
杨杰
王清芳
谈颂
阳清伟
吴波
王丽春
机构:
[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临床研究中心
来源:
关键词:
卒中;
登记;
前瞻性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卒中登记方法、了解卒中患者基本特征和功能结局。方法前瞻性、连续性登记自2002年3月1日起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卒中患者。由统一培训的专科医师填写卒中登记表,登记患者临床特点、住院诊治情况,并随访各时点结局(发病后7 d,1、3、6和12个月末的死亡和残疾)。结果纳入自2002年3月1日至2006年8月31日连续性登记的卒中患者共3123例。其中65.5%来自城区,34.5%来自农村。年龄14~98(63.05±17.98)岁,男性占60.3%,住院期间完成头颅CT和(或)MRI者占97%(3028/3123)。2002年3月至2004年9月纳入各类卒中患者共1804例。其中缺血性卒中62.1%(1120/1804),脑出血28.4%(513/1804),蛛网膜下腔出血4.0%(72/1804),TIA 5.5%(99/1804)。2004年10月后未纳入蛛网膜下腔出血和TIA患者。入院时中位NIHSS评分脑出血患者8(3~15)分,脑梗死5(2~10)分。糖尿病(OR=2.427,95%CI1.811~3.253,P=0.000)、房颤(OR=6.121,95%CI 3.535~10.60,P=0.000)、冠心病(OR=4.144,95%CI2.944~5.832,P=0.000)、TIA史(OR=4.342,95%CI1.726~10.92,P=0.001)发生比例脑梗死组高于脑出血组,而饮酒史脑梗死组低于脑出血组(OR=0.740,95%CI0.611~0.896,P=0.002)。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占0.9%(20例),抗血小板治疗83.0%,甘露醇23.5%,神经保护剂(胞二磷胆碱)68.1%,中成药89.7%。7 d和1个月病死率脑出血组分别为10.7%和13.9%,脑梗死组分别为3.0%和5.2%。3、6及12个月死亡或残疾率脑出血组分别为40.4%、40.3%和38.9%;脑梗死组分别为37.1%、35.0%和33.4%。结论本研究是国内目前报告的最大样本、最长时间的前瞻性连续性单中心卒中登记项目,提供了深入研究卒中临床特点的重要平台;本组患者病情偏轻,近期病死率及远期病死或残疾率低于国外,中国卒中防治的干预性临床试验设计应注意考虑这些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826 / 83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