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

被引:11
作者
柏志全
周丽丽
郑辉
周卓妍
王跃春
姚平
林兴会
机构
[1] 暨南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2] 暨南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广州
[3] 广州
关键词
电针;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大鼠;
D O I
10.13460/j.issn.1005-0957.2003.03.008
中图分类号
R245.97 [];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缺血性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的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模型 ,测定不同时间电针前后海马内 MDA含量和 SOD、GSH -Px活性并计数断头后大鼠喘息次数和持续时间。每日电针“百会”、“风池”、“大钟”及“足三里”穴 30 min共 14 d,取疏 -密波 ,频率 :2 -2 0 H z,强度 :2 .0 A。结果 电针能显著延长大鼠脑缺血 -再灌注后的存活时间 ;降低缺血 -再灌注后大鼠海马的 MDA含量 (d7:2 .5 7± 0 .62 nmol/mg,d14 :1.18± 0 .47nm ol/m g)及提高SOD(d7:5 .18± 1.82 u/m g,d14 :6.91± 2 .47u/mg)及 GSH-Px(d7:9.5 0± 1.0 9u/mg,d14 :11.65± 1.72 u/m g)的活性。结论 电针能提高大鼠抵抗脑缺血 -再灌注的损伤能力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电针提高动物体内氧化酶活性、抑制自由基生成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大鼠拟“血管性痴呆”模型的改进 [J].
王蕊 ;
杨秦飞 ;
唐一鹏 ;
房良敏 ;
胡京红 ;
贾绪东 ;
洪庆涛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0, (10) :51-53
[2]   脑缺血再灌注对大鼠不同脑区丙二醛、谷胱甘肽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J].
许燕 ;
钱晖 ;
卢步峰 .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1997, (06) :3-5+63
[3]   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近期疗效分析 [J].
赖新生 ;
张家维 ;
莫飞智 ;
江钢辉 ;
杨文辉 ;
郑宗昌 ;
李建强 ;
邝枣园 ;
张正 .
中医杂志, 1997, (06) :340-343+324
[4]   血和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Ⅰ.DTNB直接法 [J].
夏奕明 ;
朱莲珍 .
卫生研究, 1987, (04) :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