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发展中的中国民法学

被引:10
作者
王利明
朱岩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中国民法学; 物权法; 侵权法;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07.01.015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2006年的中国民法学在各个方面呈现了繁荣发展的局面,尤其围绕着物权立法和相关理论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其中涉及到物权法的合宪性、物权法定原则及其缓和、所有权的平等保护、登记制度等。此外,在法学方法论、民法典体系与总则、人格权法、合同法和侵权法等重要部门法中都出现了新的理论观点,尤其在侵权法领域,随着立法工作的推进,围绕着侵权法立法模式、归责原则、具体侵权形态出现了较多的学术成果。青年学者的大量涌现,也反映了我国民法学的日益繁荣。但学术成果仍有一些浮躁的痕迹。
引用
收藏
页码:147 / 161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72 条
[21]   欺诈的界分 [J].
徐志军 ;
张传伟 .
政法论坛, 2006, (04) :91-99
[22]   论物权混同规则及其在我国物权法草案中的应有地位 [J].
朱广新 .
法学, 2006, (07) :49-55
[23]   论侵害生命权之损害赔偿 [J].
姚辉 ;
邱鹏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06, (04) :114-122
[24]   预告登记的性质、效力和范围探索 [J].
杨立新 ;
宋志红 .
法学杂志, 2006, (04) :32-36
[26]   人与人格分离技术的形成、发展与变迁——兼论德国民法中的权利能力 [J].
马俊驹 .
现代法学, 2006, (04) :44-53
[27]   论我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完善 [J].
王干 .
现代法学, 2006, (04) :167-173
[28]   论注册会计师不实财务报告民事责任的认定——以对第三人的责任为中心 [J].
彭真明 .
法学评论, 2006, (04) :49-57
[30]   论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范围——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相关规定 [J].
吴光荣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6, (04) :10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