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研究

被引:89
作者
杜冠华
机构
[1]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 北京
关键词
中药复方; 有效成分组学; 高通量药物筛选; 中药现代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 [中药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本文根据中药复方研究的现状和应用高通量药物筛选方法研究中药复方的体会 ,论述了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概念、研究内容及意义 ,简要介绍了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研究的方法。笔者认为 ,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是中药复方发挥临床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 ,是保证中药复方制剂临床疗效的基本条件 ,也是中药复方制剂 (中成药 )质量控制的基本对象。有效成分组不同于有效部位、有效组分或有效成分 ,也不同于中药复方中的生物活性成分 ,而是指中药复方中发挥治疗作用的全部有效物质。研究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有利于中药理论的研究和中药现代化的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5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1]   复方虎茵汤方药配伍对虎杖有效成分煎出的影响 [J].
方洪 ;
苏子仁 ;
梁永枢 ;
史俏蓉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1997, (05) :2-3
[1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冠心丹参胶丸中丹参素的含量 [J].
陈友鸿 ;
黎志坚 .
分析测试学报, 1997, (04) :82-84
[13]   从诱导细胞凋亡的角度筛选抗白血病新药的可能性的探讨 [J].
李振波 ;
丘和明 .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7, (02) :69-72
[14]   日本汉方药颗粒剂的研制概况 [J].
杨明 ;
付超美 .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97, (03) :43-44+33
[15]   秘方茶调散抗菌作用的处方优化研究 [J].
刘俊 ;
魏玉平 ;
周邦靖 ;
沈映君 .
中成药, 1997, (05) :1-3+52
[16]   中草药分析展望 [J].
卢佩章,张子忠 .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7, (02) :82-84+159
[17]   促智中药药理学研究近况 [J].
侯志孝 .
天津药学, 1996, (03) :37-39
[18]   对中药复方研究三种方法的评价 [J].
马承泰,蒋艳霞 .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96, (03) :157-160
[19]   复方丹参片新工艺新剂型及其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J].
王维友 ;
李仪儒 .
天津药学, 1996, (02) :45-47
[20]   复方中成药慢肝宝冲剂中五味子乙素的含量测定 [J].
何燕萍,蔡阳,朱珍燕 .
中国中药杂志, 1995, (09) :541-543+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