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研究

被引:89
作者
杜冠华
机构
[1]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 北京
关键词
中药复方; 有效成分组学; 高通量药物筛选; 中药现代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 [中药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本文根据中药复方研究的现状和应用高通量药物筛选方法研究中药复方的体会 ,论述了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概念、研究内容及意义 ,简要介绍了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研究的方法。笔者认为 ,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是中药复方发挥临床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 ,是保证中药复方制剂临床疗效的基本条件 ,也是中药复方制剂 (中成药 )质量控制的基本对象。有效成分组不同于有效部位、有效组分或有效成分 ,也不同于中药复方中的生物活性成分 ,而是指中药复方中发挥治疗作用的全部有效物质。研究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有利于中药理论的研究和中药现代化的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5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和增强剂的高通量筛选 [J].
孙缅恩 ;
陈永红 ;
杜冠华 .
药学学报, 2002, (03) :161-164
[2]   药物筛选新技术与中药现代化研究 [J].
杜冠华 .
世界科学技术, 2000, (04) :47-52+59
[3]   六味木香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J].
丛晓东 ;
毛秋媚 ;
陈碧莲 ;
杨文军 ;
徐铮光 .
中国药学杂志, 1999, (08) :48-51
[4]   中药复方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J].
徐筱杰 .
化学进展, 1999, (02) :96-98
[5]   我对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研究的一些看法 [J].
张礼和 .
化学进展, 1999, (02) :80-82
[6]   高通量药物筛选与中药现代化研究 [J].
杜冠华 .
中成药, 1999, (05) :56-58
[7]   中药复方化学研究方法的探讨 [J].
梁国刚 .
中国中药杂志, 1999, (02) :3-5+19
[8]   芍药汤配伍的化学变化研究 [J].
何桂霞 ;
蒋孟良 ;
冯映冰 ;
李典平 .
中国中药杂志, 1998, (07) :48-50+65
[9]   生脉散复方化学动态变化与药效关系的研究——生脉散复方化学的研究(Ⅰ) [J].
夏云 ;
李志明 ;
朱丹妮 ;
严永清 .
中国中药杂志, 1998, (04) :38-39+63
[10]   试论抗真菌中药研究战略 [J].
关洪全 ;
刘志贤 ;
李中山 .
辽宁中医杂志, 1997, (12)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