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13
作者
陈涛 [1 ]
王应良 [2 ]
杨海洋 [1 ]
宋霞 [3 ]
贾永雄 [1 ]
曹瑞锋 [1 ]
机构
[1]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二人民医院
[2] 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
[3] 兰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关键词
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脑脊液; 胱抑素C; 超敏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检测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和脑脊液中胱抑素C(Cys C)、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探讨Cys C、D-D、hs-CRP水平变化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为脑血管病的预防、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住院的23例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28例为对照组。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上同时测定两组空腹血清及脑脊液D-D含量,用日立7100生化分析仪同时检测血清及脑脊液Cys C和hs-CRP含量。结果脑梗死组血清和脑脊液中hs-CRP、D-D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血清中Cys C含量高于对照组,而脑脊液中Cys C含量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和脑脊液中hs-CRP、Cys C、D-D水平变化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脑梗死的预防、治疗和预后均有重要临床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16 / 21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血浆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急性脑梗死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J].
陈涛 ;
王一萍 ;
王应良 ;
杨椿 .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 (23) :3168-3169+3171
[2]   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 [J].
陈涛 ;
王应良 ;
王一萍 ;
杨椿 ;
邵平乐 ;
陈莉丽 .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3, 21 (05) :562-565
[3]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与D-二聚体的临床研究 [J].
李晓彤 ;
吕祥兄 ;
张玲娣 .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2, 20 (06) :678-679+685
[4]  
脑部疾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水平观察[J]. 洪流,陈华英,张家明,林伟华.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09 (02)
[5]   C反应蛋白——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重要标志物 [J].
郭毅 ;
姜昕 ;
陈实 ;
赵宏文 ;
古坤毅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3, (02) :30-32
[6]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脊液及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测定和意义 [J].
张贵斌 ;
赵文洲 ;
白丽君 ;
文芳 ;
余绍祖 ;
黄本友 .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2, (01) :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