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活性物质入海通量:概念与方法

被引:7
作者
周国华
孙彬彬
刘占元
魏华玲
曾道明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关键词
入海河流通量; 悬浮物; 活性物质; 径流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2 [水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河流水体中呈溶解态和悬浮物结合态的元素活动性强,具有生态环境意义,查明其入海通量是当前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重要任务。通过总结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确定了影响河流水体悬浮物的浓度及其矿物、化学组成的主要因素。从沿海经济带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实际需要出发,拟定了开展中国主要入海河流水溶态和悬浮物结合态元素入海通量调查的基本框架。
引用
收藏
页码:182 / 18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长江河流入海泥沙通量的探讨 [J].
陈中原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7, (01) :1-5
[2]   长江口入海泥沙通量初步研究 [J].
吴华林 ;
沈焕庭 ;
严以新 ;
王永红 .
泥沙研究, 2006, (06) :75-81
[3]   河流入海物质通量对海、陆环境变化的响应 [J].
孟宪伟 ;
刘焱光 ;
王湘芹 .
海洋科学进展, 2005, (04) :391-397
[4]   长江、黄河悬移载荷粒度组成的比较研究 [J].
潘燕俊 ;
郭志刚 ;
杨作升 ;
范德江 ;
孙效功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3) :417-422
[5]   长江大通站输沙量时间序列分析研究 [J].
应铭 ;
李九发 ;
万新宁 ;
沈焕庭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01) :83-87
[6]   全国农业地质工作的蓝图——“农业地质调查规划要点”评述 [J].
王平 ;
奚小环 .
中国地质, 2004, (S1) :11-15
[7]   河流污染物通量估算方法分析(Ⅰ)——时段通量估算方法比较分析 [J].
富国 .
环境科学研究, 2003, (01) :1-4
[8]   海河水环境质量及污染物入海通量 [J].
刘国华 ;
傅伯杰 ;
杨平 .
环境科学, 2001, (04) :46-50
[9]   珠江重金属入海通量探讨 [J].
叶立群 .
环境与开发, 2001, (02) :52-54
[10]   渤海现代物质通量研究 [J].
李悦 .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03) :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