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水环境质量及污染物入海通量

被引:51
作者
刘国华
傅伯杰
杨平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水环境质量; 入海通量; 海河;
D O I
10.13227/j.hjkx.2001.04.011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在 1 993~ 1 997年海河水质监测资料的基础上 ,计算了各污染因子的污染指数和入海通量 .结果表明 ,海河的污染较严重 ,各断面的水质等级均在IV级和V级的水平 ,主要的污染因子为NH3 N、NO2 N以及有机物污染 .5年间海河的水质有所改善 ,综合污染指数由 1 993年的 1 7 2 1降为 1 997年的 1 3 3 9.前 4年中污染物的入海通量加大 ,尤其以CODMn、BOD、NH3 N、NO3 N和NO2 N最为严重 ,分别由 1 993年的 1 555、655、3 3 7、1 56和 2 5t·a- 1上升到 1 996年 871 0、4 3 1 7、2 51 6、1 52 8和 1 88t·a- 1.而 1 997年又分别急剧下降至 1 3 3 1、973、572、3 55和 3 1t·a- 1,这可能主要是由于海河径流量的变化所引起的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农田生态系统管理与非点源污染控制 [J].
陈利顶 ;
傅伯杰 .
环境科学, 2000, (02) :98-100
[2]   长江下游氮、磷含量变化及其输送量的估计 [J].
段水旺 ;
章申 ;
陈喜保 ;
张秀梅 ;
王立军 ;
晏维金 .
环境科学, 2000, (01) :53-56
[3]   环渤海区域水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 [J].
吴凯 .
地理科学, 1997, (03) :40-45
[4]   海河流域水环境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J].
王裕玮 .
海河水利, 1997, (02) :23-25
[5]   黄河水系对流域碳分布的影响 [J].
徐嵩龄 ;
方精云,刘国华 .
生态学报, 1995, (03) :287-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