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公正与同理心正义

被引:40
作者
杜宴林
机构
[1]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个案正义; 司法公正; 同理心正义; 公共理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6 [司法制度];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随着社会诉求的日趋多元化,司法的公正运作遇到较为复杂的困难局面。同理心正义既能最大限度实现个案的正义裁决,又能正确对待普遍性的正义寻求,显现出一种亲社会性的公共理性,可成为这一难题的破解之道。同理心正义既是多元动态的正义,又较好地诠释了正义的对等性和互换性,也展现出了主体间性的互动特质和共鸣效果,还一定程度上荷载了较为丰富的正义德性。同理心正义尽管发端于心灵或情感体验,但完全能够经受住法律科学性的检验。同时,它也并非至善的正义,其操作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也会诱发一些不利因素的产生。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20+207 +207-208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83 条
[1]   施泰因的人格现象学 [J].
郁欣 .
学术研究, 2015, (04) :12-17
[2]   道德与法律:中国的过去和现在 [J].
黄宗智 .
开放时代, 2015, (01) :75-94+5
[3]   中国民法典的生活世界、价值体系与立法表达 [J].
谢鸿飞 .
清华法学, 2014, 8 (06) :17-33
[4]   正义论之中国哲学的根基 [J].
李在龙 ;
马光 ;
刘伟锋 .
浙江社会科学, 2014, (09) :47-53+157
[5]   价值困境、核心价值与宪法价值共识——宪法回应价值困境的一个视角 [J].
秦小建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4, 32 (05) :25-34
[7]   中国语境中的法律实践概念 [J].
姚建宗 .
中国社会科学, 2014, (06) :141-162+209
[8]   正当性与合法性之辨——评戴岑豪斯《合法性与正当性》 [J].
周濂 .
读书, 2014, (05) :45-52
[9]   胡塞尔的交互主体性现象学 [J].
倪梁康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03) :8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