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的两种类型及其边界

被引:19
作者
姜峰
机构
[1] 山东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言论自由; 公共言论; 私人言论; 基本权利; 民事权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1 [国家法、宪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言论"具有作为宪法权利和民事利益两重含义。宪法意义上的言论是指以政治表达为核心的"公共言论",由于其对于公共治理的重要性、面对政府时的脆弱性,才需宪法予以严格保护,"权利"的刚性特征和超越性地位应予特别强调。指向民事利益的"私人言论"则不具有这些特征,不应赋予其优先于名誉、隐私等民事人格利益的资格。基于言论的公、私之分,立法、行政、司法的标准应有所区分,对公共言论应严加保护以维护公共治理的信息机制,对私人言论则需严加管制以维护个体人格利益和公共利益。言论之细致边界的划定,也需置于一个包括政治审议、司法审查、公共讨论在内的制度性框架中进行。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55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宪法权利:保护个人还是控制国家? [J].
姜峰 .
读书, 2014, (04) :46-53
[2]   宪法公民义务条款的理论基础问题 一个反思的视角 [J].
姜峰 .
中外法学, 2013, 25 (02) :284-299
[4]   从德国法上的一般人格权看宪法权利与民事权利的协调 [J].
陈道英 .
法学评论, 2011, 29 (05) :58-64
[5]   网络言论暴力及其法律控制——兼评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6条 [J].
宋宗宇 ;
李廷浩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32 (01) :85-90
[6]   权利宪法化的隐忧——以社会权为中心的思考 [J].
姜峰 .
清华法学, 2010, 4 (05) :51-63
[8]  
加拿大最高法院之“奥克斯标准”:基本权利的限制与反限制[J]. 徐继强.厦门大学法律评论. 2008(02)
[9]   论表达自由的内涵及其价值 [J].
徐荣 .
九江学院学报, 2009, 28 (02) :37-40
[10]   权利冲突与权利位阶 [J].
马岭 .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8, (05) :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