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营方式转型:已有试验及努力方向

被引:34
作者
罗必良
胡新艳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农业经营方式; 制度评价; 典型模式; 产权细分; 目标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本文在界定制度目标及其评价基准的基础上,对我国农业经营方式转型的典型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农地的流转集中及其租赁经营,大多是对家庭经营主体的复制与替代,土地转出农户并未成为农业经营体系中的积极参与主体。文章认为,在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背景下,创新农业经营方式的关键就在于盘活农地经营权。因此,农地产权的细分、农业分工的深化与家庭经营空间的扩展,将是农业经营方式转型的基本方向。以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产权细分、分工经营、管住用途"为主线的制度内核,有可能成为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本架构。文章进一步通过一个目标模式的设计来解读未来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可能趋向。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上海市松江区发展家庭农场的实践与启示 [J].
赵鲲 ;
赵海 ;
杨凯波 .
农业经济问题, 2015, 36 (02) :9-13+110
[3]   禀赋效应、产权强度与农地流转抑制——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 [J].
钟文晶 ;
罗必良 .
农业经济问题, 2013, 34 (03) :6-16+110
[4]   建立健全我国农用地流转市场的思考 [J].
李国祥 .
农村金融研究, 2012, (10) :11-15
[5]   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 [J].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中国土地问题》课题组 ;
张曙光 .
管理世界, 2010, (07) :66-85+97
[6]   公司农场:中国农业微观组织的未来选择? [J].
何秀荣 .
中国农村经济, 2009, (11) :4-16
[7]  
合作机理、交易对象与制度绩效——温氏集团与长青水果场的比较研究[J]. 罗必良.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 2008(00)
[8]   农地产权、合约选择与制度变迁:一个有关农地租约的历史逻辑分析 [J].
邓宏图 ;
李德良 .
江苏社会科学, 2008, (05) :39-47
[9]   龙头企业带动型、中介组织联动型和合作社一体化三种农业产业化模式的比较——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J].
郭晓鸣 ;
廖祖君 ;
付娆 .
中国农村经济, 2007, (04) :40-47
[10]   不完全合约与履约障碍——以订单农业为例 [J].
刘凤芹 .
经济研究, 2003, (04) :22-3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