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电刺激改善脑卒中早期患者偏瘫下肢功能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30
作者
游国清 [1 ]
燕铁斌 [1 ]
Christina WY HUICHAN [2 ]
机构
[1]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
[2] 香港理工大学康复科学系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脑卒中; 随机对照研究; 运动功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37例脑卒中早期患者分层后随机分为FES组(19例,年龄60.8±10.8岁,病程25.9±21.3d)和对照组(18例,年龄64.1±9.7岁,病程22.7±16.6d)。2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不给予任何电刺激,FES组采用日本生产的低频电刺激治疗仪(KR7型)治疗,电极放在患侧胫前肌及腓骨长、短肌的运动点上;刺激参数为频率30Hz,脉宽200μs,通电/断电比5s/5s,波升/波降(1s/1s),电流以患者最大耐受强度为限。治疗每天1次,每次30min,共3周(15次)。用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定踝关节痉挛,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中下肢部分(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结果: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各项评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2周和3周后,FES组与对照组(FESvs对照)CSS、FMA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增加率为2周时CSS:8.9%±23.2%vs36.3%±47.3%,FMA:105.5%±75.7%vs51.4%±47.3%。3周时CSS:10.4%±18.3%vs47.7%±56.4%,FMA:127.1%±89.4%vs64.3%±51.8%。结论:FES能延缓早期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痉挛的发生、减轻痉挛程度,改善下肢运动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867 / 87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功能性电刺激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随机对照研究 [J].
燕铁斌 ;
许云影 ;
李常威 .
中华医学杂志, 2006, (37) :2627-2631
[2]   急性脑血管病三级康复治疗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J].
张通 ;
李丽林 ;
毕胜 ;
梅元武 ;
谢瑞满 ;
罗祖明 ;
王德生 ;
王维治 ;
王宁华 ;
贾建平 ;
谭兰 ;
丁新生 ;
崔丽英 ;
王得新 ;
胡学强 ;
钮竹 .
中华医学杂志, 2004, (23) :16-22
[3]   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的效度及信度研究 [J].
伍少玲 ;
燕铁斌 ;
刘琦 ;
马超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4, (03) :17-18+30
[4]   简易智力测试量表的效度及信度研究 [J].
伍少玲 ;
燕铁斌 ;
黄利荣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3, (03) :14-16
[5]   Berg平衡量表的效度和信度研究 [J].
金冬梅 ;
燕铁斌 ;
曾海辉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3, (01) :24-26
[6]   综合痉挛量表的信度研究 [J].
燕铁斌 ;
许云影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2, (05) :7-9
[8]   功能性电刺激及其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J].
游国清 ;
燕铁斌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7, (02) :142-144
[9]  
实用瘫痪康复[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燕铁斌,窦祖林主编, 1999
[10]   Balance score and a history of falls in hospital predict recurrent falls in the 6 months following stroke rehabilitation [J].
Mackintosh, Shylie F. ;
Hill, Keith D. ;
Dodd, Karen J. ;
Goldie, Patricia A. ;
Culham, Elsie G. .
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2006, 87 (12) :1583-1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