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科技生产力流动与新兴产业成长问题研究
被引:9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施红星
[
1
,
2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思峰
[
2
]
郭本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汽车管理学院
郭本海
[
2
]
杨保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汽车管理学院
杨保华
[
2
]
机构
:
[1]
汽车管理学院
[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来源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
2009年
/ 30卷
/ 12期
关键词
:
科技生产力流动;
新兴产业成长;
政府;
形式;
特点和规律;
关系作用;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F014.1 [生产、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
学科分类号
:
0201 ;
摘要
:
从科技生产力流动与新兴产业成长的特点和规律入手,研究科技生产力流动与新兴产业成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转移和扩散是科技生产力流动推进新兴产业成长的基本形式,政府在科技生产力流动与新兴产业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科技生产力流动改变了科技要素的经济功能,新兴产业在科技生产力流动下呈现出新的成长特点;科技生产力流动促进区域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新兴产业的成长加快了科技生产力的流动速度。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专业化分工、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我国地方优势产业形成的实证分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何雄浪
.
财贸研究,
2007,
(06)
:11
-17
[2]
科技生产力流动机理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施红星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思峰
;
方志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方志耕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
(11)
:25
-28
[3]
论势差效应与科技人才流动机制
[J].
郑文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
郑文力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5,
(02)
:112
-116
[4]
新兴产业形成与发展的机理探析
[J].
陈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浙江金华
陈刚
.
理论导刊,
2004,
(02)
:40
-42
[5]
城市聚集的动力结构及其实现机制
[J].
冯云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冯云廷
.
中国软科学,
2003,
(09)
:113
-117
[6]
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形成的理论及模式选择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明
.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3)
:39
-41
[7]
亚太产业模式转型与中国产业战略调整初探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培雷
.
财经研究,
2003,
(07)
:39
-43
[8]
产业成长模式:从移植型向内生型过渡
[J].
彭骥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税务总局扬州税务进修学院
彭骥鸣
;
钱存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税务总局扬州税务进修学院
钱存林
.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1,
(06)
:39
-42
[9]
知识型员工流动的特点、原因与对策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蒋春燕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曙明
.
中国软科学,
2001,
(02)
:86
-89
[10]
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研究[D]. 汪艳红.吉林大学 2007
←
1
2
→
共 12 条
[1]
专业化分工、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我国地方优势产业形成的实证分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何雄浪
.
财贸研究,
2007,
(06)
:11
-17
[2]
科技生产力流动机理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施红星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思峰
;
方志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方志耕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
(11)
:25
-28
[3]
论势差效应与科技人才流动机制
[J].
郑文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
郑文力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5,
(02)
:112
-116
[4]
新兴产业形成与发展的机理探析
[J].
陈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浙江金华
陈刚
.
理论导刊,
2004,
(02)
:40
-42
[5]
城市聚集的动力结构及其实现机制
[J].
冯云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冯云廷
.
中国软科学,
2003,
(09)
:113
-117
[6]
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形成的理论及模式选择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明
.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3)
:39
-41
[7]
亚太产业模式转型与中国产业战略调整初探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培雷
.
财经研究,
2003,
(07)
:39
-43
[8]
产业成长模式:从移植型向内生型过渡
[J].
彭骥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税务总局扬州税务进修学院
彭骥鸣
;
钱存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税务总局扬州税务进修学院
钱存林
.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1,
(06)
:39
-42
[9]
知识型员工流动的特点、原因与对策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蒋春燕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曙明
.
中国软科学,
2001,
(02)
:86
-89
[10]
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研究[D]. 汪艳红.吉林大学 2007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