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生产力流动机理研究

被引:5
作者
施红星
刘思峰
方志耕
机构
[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科技生产力; 流动; 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32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1 ; 1204 ;
摘要
通过研究发现:区位势差决定科技生产力流动的方向,科技生产力的流动与生产力水平的差额呈非线性关系;利益差额是科技生产力流动的动力,当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时科技生产力流动利润最大,科技生产力的流动能增加经济系统的经济产值;科技生产力在流动过程中以科技要素为载体,呈双向、网络化流动。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2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科技生产力及其相关概念体系的构建 [J].
任盈盈 ;
刘思峰 ;
方志耕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08) :120-122
[3]   构筑金融支持新体系 促进科技生产力形成 [J].
王英 ;
刘思峰 .
金融与经济, 2005, (03) :55-56
[4]   资本要素流动机理分析 [J].
邹璇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1) :31-37
[5]   论科技生产力 [J].
刘吉发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3) :10-14
[6]   科技生产力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J].
王海燕 .
中国科技论坛, 2002, (05) :62-65
[7]   论生产力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附视频 [J].
董宝琪 .
开发研究, 2002, (02) :3-8
[8]   科技生产力的特点及转化路径 [J].
王乾坤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04) :364-366
[9]   农业科技创新扩散、要素流动与我国农业的规模经济性研究 [J].
张永林 ;
李子奈 ;
刘玲玲 .
管理工程学报, 2001, (03) :51-55+1
[10]   营造中国自己的硅谷 [J].
吴敬琏 .
开放时代, 2001, (04)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