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理解效果实验研究

被引:89
作者
袁曦临 [1 ,2 ]
王骏 [1 ]
刘禄 [3 ]
机构
[1] 东南大学图书馆
[2] 东南大学情报科技研究所教研室
[3] 东南大学情报科技研究所
关键词
纸质阅读; 数字阅读; 阅读理解; 认知能力;
D O I
10.13530/j.cnki.jlis.155003
中图分类号
G252.17 [阅读辅导];
学科分类号
1205 ; 120501 ;
摘要
网络及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在促进文字信息激增和阅读载体形态改变的同时,也改变了读者的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本研究采用实验方法从阅读理解和记忆保持层面研究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的差异。研究发现:对于同一阅读材料,相比纸质阅读,数字阅读更倾向于跳读和略读;在理解认知方面,两组对于简单信息的处理加工表现无差别,但数字阅读对于复杂信息的认知加工效果略差;在长期记忆方面,数字阅读表现逊于纸质阅读,内化阅读材料的能力较弱。研究揭示,在数字环境中读者有必要训练自己对两种阅读方式的适应度,以获得阅读理解效果的整体提升。图2。表3。参考文献12。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脑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研究 [J].
顾凡及 .
自然杂志, 2015, 37 (01) :26-32
[2]   PISA2012(上海):从传统阅读到数字阅读 [J].
邹一斌 .
上海教育科研, 2015, (02) :16-19+10
[3]   PISA阅读素养测评内容领域的解析及其启示 [J].
陈康 .
中国考试, 2014, (10) :56-60
[4]   美国学生CBAL阅读能力评估模型述评 [J].
林倩 .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 2013, 2 (01) :45-50
[5]   美国NAEP阅读能力评价框架之评价与借鉴 [J].
何光峰 .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12, (04) :16-19
[6]   认知负荷理论及其发展 [J].
陈巧芬 .
现代教育技术, 2007, (09) :16-19+15
[7]  
普鲁斯特与乌贼[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美) 沃尔夫, 2012
[8]  
学习的机制[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莫雷, 2012
[9]  
黑猫[M]. 中国宇航出版社 , (美) 爱伦·坡 (Poe, 2010
[10]  
阅读心理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张必隐著,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