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下游稻麦周年超高产栽培途径与技术

被引:92
作者
杨建昌
杜永
刘辉
机构
[1]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水稻; 小麦; 周年超高产; 栽培途径; 关键技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水稻和小麦是中国两大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实现水稻和小麦超高产对保证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作者超高产研究与实践,介绍了长江下游稻麦周年超高产(周年产量>21t·ha-1)技术途径与关键栽培技术。主要的技术途径是:在一定穗数基础上,通过主攻大穗扩大库容;提高茎蘖成穗率和粒叶比协调源库关系;增加抽穗期的糖花比/糖粒比提高籽粒库生理活性;培育健壮根系提高结实期物质生产能力,促进物质运转提高收获指数。关键栽培技术为:应用Stanford公式确定氮、磷、钾施肥总量,依据叶绿素测定仪(SPAD值)或叶色卡(LCC)读数确定主要生育期氮肥施用量;分生育阶段依据低限土壤水势或土壤埋水深度进行精确定量灌溉。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稻麦周年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的重点提出了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611 / 162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黄淮地区不同粳稻品种株型、产量与品质的比较分析 [J].
杜永 ;
王艳 ;
王学红 ;
孙乃立 ;
杨建昌 .
作物学报, 2007, (07) :1079-1085
[2]   超高产栽培迟熟中粳稻养分吸收特点的研究 [J].
杜永 ;
刘辉 ;
杨成 ;
王志琴 ;
杨建昌 .
作物学报, 2007, (02) :208-215
[3]   中籼水稻品种产量与株型演进特征研究 [J].
杨建昌 ;
王朋 ;
刘立军 ;
王志琴 ;
朱庆森 .
作物学报, 2006, (07) :949-955
[4]   超高产粳型水稻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 [J].
杨建昌 ;
杜永 ;
吴长付 ;
刘立军 ;
王志琴 ;
朱庆森 .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07) :1336-1345
[5]   两系杂交稻籽粒充实不良的成因及其与激素含量的关系 [J].
赵步洪 ;
张洪熙 ;
朱庆森 ;
杨建昌 .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03) :477-486
[6]   水稻精确定量施氮研究 [J].
凌启鸿 ;
张洪程 ;
戴其根 ;
丁艳锋 ;
凌励 ;
苏祖芳 ;
徐茂 ;
阙金华 ;
王绍华 .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12) :2457-2467
[7]   水稻超高产群体特征及其栽培技术 [J].
杨建昌 ;
陈忠辉 ;
杜永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4, (04) :37-41
[8]  
中国稻作超高产的追求与实践.[J].郑景生;黄育民.分子植物育种.2003, Z1
[9]   作物栽培学的创新与发展 [J].
凌启鸿 ;
张洪程 .
扬州大学学报, 2002, (04) :66-69
[10]   超高产水稻品种的根系分布特点 [J].
朱德峰 ;
林贤青 ;
曹卫星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4)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