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功能”互适性理论:转型农村创新社会管理研究新解释框架——基于农村社会组织的维度

被引:19
作者
李志强
王庆华
机构
[1]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关键词
农村社会管理; 农村社会组织; 社会结构; “结构—功能”互适性理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C912.2 [社会团体];
学科分类号
0302 ; 1407 ;
摘要
当前农村社会的转型,根本而言是农村社会结构基础的变迁和重构过程,农村社会结构的深度调整提出了再适应性的新功能载体建构的迫切要求。农村社会组织本身作为内嵌于农村社会结构的重要系统,不仅其外显样态和内潜功能的重塑动力根源于社会结构的流变,而且其发展和创新对社会结构的重塑同样发挥着形塑和建构作用。这种探讨正是基于"结构—功能"理论框架的分析视野,在转型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大背景下,实现农村社会组织新功能与新社会结构的有效契合,并达致农村社区新的共同体秩序的依据所在。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乡村社区治理研究:分析范式、分析方法及研究视角的述评 [J].
李增元 .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2, (04) :72-85+128
[2]   结构功能主义视阈下的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基于2005CGSS的实证分析 [J].
周春霞 .
东南学术, 2012, (03) :49-61
[3]   闭合性与开放性的循环发展——一种理解乡土中国及其转变的理论解释框架 [J].
赵旭东 .
开放时代, 2011, (12) :99-112
[5]   农民组织起来的陷阱 [J].
贺雪峰 .
人民论坛, 2011, (10) :6-6
[6]   “把农民组织起来”——关于新形势下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思考 [J].
郑向东 .
人民论坛, 2009, (18) :50-51
[7]   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让农民组织起来——我们的实验和思考 主持人的话 [J].
于建嵘 .
东南学术, 2007, (01) :4-6
[8]   和谐社会的理论借鉴:结构功能理论和冲突理论 [J].
刘文祥 ;
李长源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1) :21-24
[9]   村治研究的路径与主体——兼答应星先生的批评 [J].
吴毅 ;
贺雪峰 ;
罗兴佐 ;
董磊明 ;
吴理财 .
开放时代, 2005, (04) :82-96
[10]   对转型期农村社会组织整合功能的特性分析 [J].
吴业苗 .
前沿, 2002, (02) :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