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优化:人工智能时代法律人格赋予标准论

被引:31
作者
徐文 [1 ,2 ]
机构
[1] 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2] McGill University
关键词
法律人格; 人工智能; 算法化; 人类中心主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16 [文教、卫生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为确定人工智能等新型社会主体的法律地位,运用演绎推理与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理性主义学派与人文主义学派所提出的六套传统法律人格判定标准体系进行论证与反思。研究结果表明:理性主义学派以认知能力、道德能力、意思能力等具体理性特质为内容的判定标准体系有较重的人类中心主义倾向;人文主义学派以生命价值、生命脆弱、感知痛苦等具体人性特质为内容的判定标准体系在司法实务中可操作性不强。适用于智能社会法律人格判定的标准体系应在算法化的基础上独立于任何物种的具体特质而存在,并同时具有本土性、衔接性、可行性、包容性四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1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何以为人 人将何为——人工智能的未来挑战 [J].
何怀宏 .
探索与争鸣, 2017, (10) :28-40
[2]   就连康德伦理学也可以被算法化 [J].
徐英瑾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7, 38 (10) :65-72
[3]   人工智能有限法律人格审视 [J].
袁曾 .
东方法学, 2017, (05) :50-57
[4]  
未来简史[M]. 中信出版社 , 尤瓦尔·赫拉利, 2017
[5]  
第四次工业革命[M]. 中信出版社 , 施瓦布, 2016
[6]  
Persons in Law .2 William Lucy. Oxford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 . 2009
[7]  
Challenging Corporate"Humanity":Legal Disembodiment,Embodiment and Human Rights .2 Anna Grear. Human Rights Law Review . 2007
[8]  
Embodied Diversity and the Challenges to Law .2 Jennifer Nedelsky. Mc Gill Law Journal .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