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与区域产业转移耦合机理及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16
作者
毛广雄 [1 ,2 ]
机构
[1] 淮阴师范学院地理系
[2] 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
关键词
产业集群; 产业转移; 耦合; 时空协调;
D O I
10.13546/j.cnki.tjyjc.2009.10.034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270 [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 F062.9 [产业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1202 ; 120202 ; 020205 ;
摘要
文章基于系统论角度,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从综合序参量、耦合机制和耦合协调类型等方面来描述这一复合系统耦合机制模型及时空协调性规律,探讨了加强系统调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区际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的稳定性 [J].
孙华平 ;
黄祖辉 .
技术经济, 2008, (07) :74-76+80
[2]   集群视角下的产业转移的路径、动因及其区域效应 [J].
朱华友 ;
孟云利 ;
刘海燕 .
社会科学家, 2008, (07) :43-46+50
[3]   产业转移的演进分析 [J].
陈晓涛 .
统计与决策, 2006, (07) :87-88
[4]   实施产业集群转移模式 实现西部经济腾飞 [J].
丘兆逸 .
探索, 2006, (01) :146-149
[5]   浅析“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适用性 [J].
张乐才 .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5, (12) :175-175
[6]   产业集群优势与“以群引外”策略 [J].
吴翔阳 .
华东经济管理, 2005, (09) :24-27
[7]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标准及其评价模型研究 [J].
刘耀彬 ;
李仁东 ;
张守忠 .
中国软科学, 2005, (05) :140-148
[8]   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析 [J].
刘耀彬 ;
李仁东 ;
宋学锋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1) :105-112
[9]   论东部产业集群对西部开发的影响——对传统“梯度转移”理论的一种质疑 [J].
刘艳 .
经济问题探索, 2004, (01) :22-25
[10]   论跨国公司的海外生产与母国的“产业空心化” [J].
张弛 .
世界经济文汇, 1993, (05) :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