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皮层和皮层下核团对中缝大核的调控及其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被引:34
作者
刘乡
机构
[1]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针刺镇痛; 痛负反馈调制; 中缝大核; 伏核; 尾核头部; 缰核; 体感Ⅰ区; 锥体系; 锥体外系; 体感Ⅱ区;
D O I
10.13702/j.1000-0607.1996.01.001
中图分类号
R246.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针刺镇痛是通过机体内部机制实现的一种生理性镇痛。我们应用电生理技术,以脑镇痛系统主要下行抑制起源部位中缝大核(NRM)为中心,系统地研究了大鼠大脑皮层和某些核团对NRM的调控及其在电针镇痛中的作用。NRM神经元大多数可对伤害性刺激发生兴奋、抑制或兴奋抑制转化型反应。电针(EA)“足三里”或其他穴位可以激活NRM,抑制伤害性反应呈现出明显的镇痛作用。NRM神经元受导水管周围灰质、尾核头部和伏核的调控,刺激这些核团可激活NRM引起镇痛。而外侧缰核对NRM具有刺激中兴奋,刺激停止后抑制的双向作用,且此种作用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强。还发现损毁这些核团中的任何一个,电针镇痛作用均减弱或消失,甚至引起痛反应的增大,即痛觉过敏。表明这些核团参与针刺镇痛,并起重要作用。还提示,在脑内各部结构完整,功能健全的情况下,穴位针刺才能发挥最大的镇痛作用和最佳疗效。伏核和尾核头部微量注入吗啡受体阻断剂纳络酮,可阻断电针“足三里”的镇痛作用。而导水管周围灰质注入纳络酮,则不仅阻断电针“足三里”和腹腔注射吗啡的镇痛作用,而且阻断刺激伏核和尾核头部激活NMM引起的镇痛效应。表明内源性吗啡物质为这些镇痛结构参与电针镇痛的主要递质。电解毁损大脑皮层体感Ⅱ区(SmⅡ)可使E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鼠大脑皮层感觉运动区及锥体外系参与中缝大核痛调制机制的分析 [J].
邹挺 ;
刘乡 .
针刺研究, 1995, (01) :5-9
[2]   损毁大鼠大脑皮层体感Ⅱ区导致电针对中缝大核痛调制的效应减弱 [J].
蒋旻春 ;
刘乡 .
针刺研究, 1994, (01) :4-7
[3]   大鼠大脑皮层体感Ⅱ区对中缝大核痛调制机能的调控及其与伏核为关系 [J].
蒋旻春 ;
刘乡 .
针刺研究, 1993, (03) :194-197
[4]   感觉运动皮层的锥体束通路对NRM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 [J].
邹挺 ;
刘乡 .
针刺研究, 1993, (01) :29-32+36
[5]   大脑皮层体感Ⅱ区对中缝大核下行痛抑制活动的调控及其与电针镇痛的关系 [J].
蒋昊春 ;
刘乡 .
针刺研究, 1993, (01) :33-36
[6]   横断脊髓背外侧束后对NRM神经元刺激SMII效应的影响 [J].
刘乡 ;
张守信 ;
徐卫东 ;
何小玲 .
针刺研究, 1991, (Z1) :224-225
[7]   损毁双侧伏核对电针“足三里”激活中缝大核效应的影响 [J].
刘乡 ;
陈振荣 ;
张守信 .
针刺研究, 1985, (03) :189-193
[8]   大脑皮层体感Ⅱ区在针刺镇痛中的下行性调节 [J].
徐维 ;
林郁 ;
陈正秋 ;
张燕丰 .
针刺研究, 1985, (03) :173-177+172
[9]   伏核参与电针对中缝大核神经元效应的途径和机制的分析 [J].
刘乡 ;
张守信 .
针刺研究, 1984, (04) :307-312
[10]   大鼠尾核头部对中缝大核神经元单位活动的影响及其可能途径 [J].
朱兵 ;
刘乡 .
生理学报, 1984, (02) :157-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