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协调性及影响因素

被引:52
作者
虞虎 [1 ,2 ,3 ]
陆林 [1 ]
朱冬芳 [1 ]
机构
[1]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城市旅游; 旅游与城市协调发展; TOPSIS法; 长江三角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1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城市旅游业作为城市服务业的重要部门,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后续动力。运用信息熵赋权法和TOPSIS法相结合,从经济水平、社会发展、公共交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旅游发展6个方面对长江三角洲2003年和2008年的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分析,借助ArcGIS软件的空间聚类法分析了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协调水平的空间格局及演变,最后探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16城市的城市旅游协调水平在研究期间相对稳定,具体可被划分为4个等级,第一、二等级城市数量较少,得分显著高于第三、四等级城市。城市旅游协调水平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北部城市得分高于南部城市,基本格局保持稳定,呈现以上海、南京、杭州三个城市为核心向外围边缘城市的空间衰减。产业发展、城市旅游发展模式、城市旅游重大项目投资、区位条件是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协调水平产生空间分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可制定以城市旅游发展为手段的方式推动城市发展,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746 / 175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理论对话·学术贡献·学术规范——“旅游与人地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J].
张朝枝 ;
陈钢华 .
旅游学刊, 2011, 26 (08) :95-96
[2]   “2010中国城市榜·旅游城市发展峰会”会议述要 [J].
翟佳羽 ;
刘鲁 .
旅游学刊, 2010, 25 (11) :95-96
[3]   基于加权TOPSIS法的旅游资源区际竞争力比较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J].
张洪 ;
张燕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 (05) :500-505
[4]   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秦皇岛市为例 [J].
翁钢民 ;
鲁超 .
生态经济, 2010, (03) :28-31
[5]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测度与演变分析——基于TOPSIS方法的实证研究 [J].
袁晓玲 ;
仲云云 ;
郭轶群 .
经济问题探索, 2010, (02) :33-39
[6]   基于IEW & TOPSIS法的城市旅游业竞争力评价——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J].
张洪 ;
顾朝林 ;
张燕 .
经济地理, 2009, 29 (12) :2044-2049
[7]   基于TOPSIS法的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协调性评价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J].
罗文斌 ;
汪友结 ;
吴一洲 ;
吴泽斌 .
旅游学刊, 2008, (12) :13-17
[8]   基于城市竞争力提高的旅游业发展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J].
陈眉舞 ;
张京祥 ;
不详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04, (05) :81-84
[9]   事件旅游:都市旅游竞争的制高点——以京沪穗为例 [J].
胡燕雯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4, (04) :78-81
[10]   大事件——作为都市发展的新战略工具——从世博会对城市与社会的影响谈起 [J].
伦佐·勒卡达内 ;
卓健 .
时代建筑, 2003, (04) :28-33